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9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扎实推进综合改革 努力提升为农服务水平

□ 朱家如

    安徽省明光市供销合作社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积极主动作为,稳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进程。一年多来,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为突破口,加快“网上供销社”的步伐;新建基层供销合作社和为农服务中心,夯实为农服务基础;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强化为农服务功能。实现了组织创新、经营创新、服务创新,形成了以改革促发展的良好局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供销社电子商务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组建“明光市供销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做好这项工作,市社组织机关相关科室人员先后赴兴化、睢宁、广德、衢州、泰州、南京、金寨、夏津、平邑等地学习考察,成功与江苏兴化市供销合作社、江苏中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手,于2015年8月18日正式成立“明光市供销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明光市供销总公司占60%股权,江苏中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占40%股权。供销通电子商务建设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明光市委市政府对明光市供销通电子商务建设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支持,在市电子商务产业园为公司提供1200平方米办公场所,免费3年使用。目前,明光市供销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布局乡村电商综合服务社100个;布局城区电商社区服务社10个;发展特约商户150家;实现线上交易额1500万元。

    今年将以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建设供销并举、双向流通、综合经营、线上线下为一体的供销特色农村电商营销服务体系。通过新建、提升、改造、整合明光市城乡各类居民办理个人社会事务相关的信息系统,实现城乡公共事业、城乡公交、出租车、校园卡、农村金融、城乡商业金融消费等行业信息化互联互通数据应用;与中国邮储银行明光市支行合作,共同发行双界面金融卡“城乡一卡通”,开通“便民缴费”平台,以村级综合服务社为业务代办网点;利用供销体系遍布城乡的网络优势,建立“连锁经营+配送到户+网络服务+互联互通”的创新模式,在提供便民超市、农资代销等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增加网上代买家电、家具、服装、日用品、水果等商品,网上代售农特产品、民俗工艺品等产品;整合利用当地涉农网络平台和信息资源,加强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建设面向农村、农业、农民的电子商务应用平台(P2R)及电商金融服务平台(P2P),引导和扶持涉农电子商务平台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资生产配送企业、种植养殖大户等开展合作,形成双向互动的应用协作机制;在综合服务社增设信息设备(包括便民终端、通讯卡、台式终端、大屏电视等),针对服务社人员进行培训,培养网络购物和信息收集技能的电商从业人员;建设农技服务平台,并通过线上用户各类数据的综合分析与线下实体综合服务社相结合的服务平台;打造成为一个农民遇到问题及时解决、服务效率高、成本低、服务对象精准的线下实体综合服务社信息化平台。

    二是组建“明光市供销通物流有限公司”。为解决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明光市社积极筹划组建“明光市供销通物流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15年10月20日注册成立,正式运行。为整合资源,形成体系,与北京“宅急送”快递公司洽谈,已正式签约加盟。做到了上行利用“宅急送”快递公司,下行利用“供销通物流公司”,自备车辆,送货下乡。目前,供销通物流公司完成投递量:上行40件,下行4400件。

    二、开展土地托管服务 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市社组织相关人员赴山东济宁参加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培训中心举办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大田托管运作模式培训班并到河北省供销合作社学习。通过学习考察,掌握了中央关于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总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的相关政策和项目扶持重点及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法律问题;学习了大田托管的主要模式、大田托管的服务模式创新与收益分配方式、土地信托、抵押、担保、保险等业务的引入与操作办法、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等技术的运用与大田托管网络化运营、大田托管中的农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构建与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拓展策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与农民合作社创新发展等知识,依托石坝、苏巷供销社开展示范点展示,以便全面推广。2015年10月市社与中国农资集团战略投资部进行合作交流,之后还拜访了山农大肥业公司。在此基础上,市社党组进行了认真地研究,与新华社安徽分社下属的合肥新视野公司合作组建“明光智慧供销有限公司”。今年3月8日公司在明注册,正式运营。该公司以“为农、务农、姓农”为宗旨和目的,通过“互联网+农业”和智能信息化技术与手段,不断创新,实现传统农业资源更大价值的增长和利用,更好更快地实现供销社为服务“三农”工作转型。

    三、成立粮食银行 促进一二三融合

    今年,市社组织马岗等基层供销社到凤台、太和考察学习“粮食银行”,探索农民卖粮与企业经营实现双赢新路子,更好发挥供销社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生力军和综合平台作用。“粮食银行”让农民能把粮食当钱存,解决了存粮难的问题,还付农民存粮利息,增加了农民收入。存粮有收益,贷粮也有需求。考察中,市社感受到粮食银行受益的不只是农户,还有粮食加工企业,他们仓容有限,加工旺季可以随时来“贷粮”,解决“买粮难”,他们以企业资产抵押贷粮食,到期还款付息。这种操作不仅能减少加工企业的资金周转,而且存取及时,降低运输成本。为此,市社依托新建的马岗供销社、明光市进峰米业有限公司、新农稻米专业合作社,成立了“马岗粮食银行”。目前,已收购小麦200万斤。该业务的开展,既解决了农民储粮难问题,减少储粮成本,避免粮食集中上市造成的粮贱伤农,又减少了粮企资金紧缺问题,还可规避粮食价格波动风险。对于银行来说,可以把粮食转化为资本参与企业深加工等,最终实现粮食保值增值。

    四、加强为农服务中心建设

    市社立足为“三农”服务宗旨,经过对山东济宁、河北等地为农服务中心建设的先进经验实地考察学习,积极行动,以新建的苏巷、石坝供销社为依托,通过与明光市明禾农民专业合作社、明光市富民农民科技专业合作社、滁州金丰公社、明光经农会农资有限公司等为农服务公司的紧密合作,在市社的指导下,分别在苏巷镇牛郢村、石坝镇魏桥村,打造以半径3公里的“为农服务中心”建设。通过为农服务中心,开展土地托管、粮食烘干、收购、农资配送、农化服务、电子商务、测土配肥、农机服务、统防统治、农民培训等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服务。目前,两地“为农服务中心”已初具规模。其中苏巷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已建仓储用房2600平方米,占地21亩,购置烘干设备三套,年烘干粮食能力达8900吨,购置大型农业机械 20台套,总投资 380 万元,土地托管、半托管面积13000亩,建成育秧工厂15亩,可满足3000亩插秧需求,年销售农资 8000吨,已开展农民培训 800 余人次;石坝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已建标准化仓库 2400 平方米,占地面积 39亩,购置低温烘干设备一套,年烘干粮食能力15000吨,购置农业机械 20台套,流转土地1300亩,托管半托管土地19000亩,农资供应5000余吨,总投资超过600万元,今年又新建了大型仓库和农民培训中心。

    五、创新机制 开展基层社新建工作

    按照强化合作、农民参与、为农服务的要求新建基层供销社,把基层供销社逐步办成规范的、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合作社,实现农民得实惠、基层社得发展的双赢,进一步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新建基层社坚持开放办社的宗旨,推动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在坚持市社供销总公司控股并为第一大股东前提下,积极吸收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村“两委”、供销社职工及农村能人等参股,真正建立为农服务的新型供销合作组织。一年多来,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先后组建了石坝、苏巷、马岗、泊岗、桥头和古沛等6个基层社。今年,又新建了桥头、古沛2个基层社,目前正在登记注册中。

    体制创新带来经营机制的转变。目前,泊岗供销合作社引进邳州盛景有限公司帮助泊岗村农户全托管(流转)土地2000余亩,进行银杏花卉种植,并长期聘用当地农民180人,作为公司员工,进一步加强“银杏之乡”产业规模,增加了当地农民土地承包和工资性收入;马岗供销合作社新办了粮食银行;苏巷供销合作社与国有潘村湖农场合作流转3000亩土地,调整种植模式,将60多年的麦—豆—麦模式改变为麦—稻—麦模式,获得了更好的效益;石坝供销合作社开展休闲农业和农业结构调整实验。

    (作者系安徽省明光市供销合作社主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