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9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供销合作社参与乡村旅游 (上)
供销社引领 农民吃上了“旅游饭”


图为金梭岛景区的美丽风光。 大理市社 供图

    我国对旅游业发展高度重视,“十三五”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也被纳入国家“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旅游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美丽乡村、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扶贫攻坚、丰富消费者休闲方式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近年来各部门、各地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从今年8月份召开的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推进大会上获知,国家旅游局会同国家发改委等12个部门正在制定《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间,力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区、市)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

    对于农民来说,发展乡村旅游意味着改变经济结构、拓宽致富渠道;对于消费者来说,青山绿水、田园风光、民族风情、采摘垂钓……对他们有着极强的吸引力。随着乡村旅游热度的不断增加,供销合作社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开办农家乐、领办旅游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业产业观光园等多种途径,帮助农民吃上“旅游饭”,在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也强大了自身的经济实力,并提升了供销合作社的社会影响力,塑造了新形象。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记者的笔端,一起去看看供销合作社是如何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

    云南大理金梭岛 

    观水天一色  看飞檐花枋

    □  本报记者  米雅娜

    在云南省大理市供销合作社的支持和指导下,金梭岛渔民旅游产业专业合作社于2012年9月正式注册成立。“主要是为了改变当地旅游以家庭为主、单打独斗、低层次、无序化的局面。通过组建合作社积极发动周围渔民户参与经营管理。从扩大经营规模出发,坚持抱团经营,共同抵御市场波动的冲击,实现旅游从‘盲目松散型’到‘计划周密型’的转变。”

    看落霞与孤鹜齐飞,观秋水共长天一色,赏串角飞檐、花枋精巧的白族民居,苍山洱海尽收眼底,风花雪月只在心中。在金梭岛,这一切都可以实现。

    金梭岛是云南省大理市洱海上的一个小岛,因为状如织梭,因此得名金梭岛。美不胜收的景色,独具特色的白族风情,使其成为很多游客的选择。

    干净整洁的旅游环境,规范有序的住宿餐饮,琳琅满目的洱海特产,游人如织,居民惬意,金梭岛如今已是一个开发成熟的旅游景点。难以想象,就在几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游客寥落、岛民生活困窘的寂然小岛。从5年前的每天游客不过几十人,到如今的平均每天2000游客,金梭岛渔民旅游产业专业合作社见证并直接推动着岛上旅游的变化。在这个总人口1480人的岛上,金梭岛村村民世代以捕鱼为生,是一个典型的渔业村。合作社理事长张春炼从这里走出创业,又回到这里与村民一起开发旅游、一起保护环境。

    成立合作社最初起源于他对贫困的抗争。他说:“我儿时的玩伴曾经在洱海一网捕出60吨的鱼,成为当地最大的一网鱼。但是这样娴熟的捕鱼技巧并没有给他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改观。主要原因一是产品卖不上价格,二是随意捕捞带来环境的恶化,捕鱼量逐年减少,不少渔民只能到处打零工来补贴家用。村民意识到不能再走竭泽而渔的老路,只有开发好旅游资源、保护好碧海蓝天,才有增收致富的源源动力。”

    在这样的意识推动下,在大理市供销合作社的支持和指导下,金梭岛渔民旅游产业专业合作社于2012年9月正式注册成立。“主要是为了改变当地旅游以家庭为主、单打独斗、低层次、无序化的局面。通过组建合作社积极发动周围渔民户参与经营管理。从扩大经营规模出发,坚持抱团经营,共同抵御市场波动的冲击,实现旅游从‘盲目松散型’到‘计划周密型’的转变。”大理市供销合作社主任周兆恒表示。而合作社经过几年的运转,也确实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在岛上的变化真是太大了,住宿、餐饮、民俗文化展示,特产展示展销店规范整齐,道路环境整洁,可以说是焕然一新。”周兆恒切实感受着岛上的变化。

    “要发展旅游,首先要提高金梭岛的知名度。合作社成立之后,我们整合资源对金梭岛进行了大范围的集中宣传,使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解金梭岛。”张春炼介绍。知名度关乎游客数量,而游客体验直接决定着岛内旅游的美誉度。针对岛上渔民种地无田、打工无技、捕鱼受限、生活返贫的实际,合作社依托渔业村独特的自然禀赋和生态环境,大力挖掘当地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通过打造特色优势项目为游客创造不一定的体验。合作社出资创建了金梭岛旅游景区,增加了渔业文化展示、白族三道茶和白族歌舞表演等项目,并对金梭岛的玉龙宫溶洞进行了保护性开发,开发了亲子游活动项目。从而摆脱了以往单一的观景体验,让游客在金梭岛的湖光山色中与家人一起体验白族扎染的艺术魅力,实现了游、住、吃、休闲、娱乐、体验一体化发展,极大地提高了金梭岛旅游的美誉度。

    守着洱海丰富的水产资源,当地渔民很多还要被贫困困扰。“主要是没有人对这些水产品进行包装、加工、品牌运作,也没有稳定的销路,渔业资源多了大家就内部互相压价,少了就谁都打不到,所以收入很不稳定。”张春炼说。合作社成立之后,这个问题得以解决。社员捕捞的渔产品和其他土特产品,由合作社统一加工销售,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减少了加工和营销技术水平低造成的损失,解除了社员的后顾之忧,社员人均年收入稳步增长。合作社80%的员工来自社员,既可以从合作社领取工资,又可以在年底得到保底分红,达到了“社员致富、渔民受益”的目标。如今在金梭岛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合作社注册的 “金梭岛”、“海八碗”等商标,涵盖了洱海的各类特产,产品丰富,包装精美,吸引很多游客驻足。“去年,合作社社员人均年收入为3.2万元,这个收入几乎相当于我们镇人均年收入的3倍。”张春炼表示。

    合作社越来越意识到,洱海的碧水长清是合作社发展的生命,必须要保护好,这也成为合作社的重要使命。张春炼说:“我们合作社积极开展洱海保护宣传,着力提高社员群众和游客对洱海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让保护洱海理念植根于每个社员的心中,落实到行动上。目前合作社全面承担岛内‘三清洁’工作,安排专门人员13人,年均投入11万元开展村庄道路保洁、环岛水面保洁和岛上居民生产生活垃圾清运等工作,是大理州第一家以企业运作形式承担‘三清洁’任务的合作社。在全市也是第一家把经营的水上渔业技能展示全部移出水面,主动承担岛上道路维修改造,环岛围杆、路线牌、岛览图、垃圾箱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实际行动保护‘母亲湖’。”

    切身感受着自身收入的增加和环境的变化,岛内的居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一些之前持观望质疑态度的村民如今也积极要求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也正在建设新的项目,也希望更多的村民加入合作社,我们争取利用合作社平台把岛内的旅游资源全部整合起来,让很多的游客和居民共享碧水蓝天。”张春炼说。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