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河南省林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不动摇,扬长避短,寻求突破,紧紧围绕金融服务下苦功、下深功,深挖潜能,力拓市场,提升服务水平。
截至7月末,该联社各项存款余额167.76亿元,较年初净增11.48亿元,占全市存款净增额的34.1%;各项贷款余额69.58亿元,较年初净增4.16亿元,占全市贷款净增额的175.85%。
加强员工管理促整体素质提高。一是员工培训常态化。该联社制定年度员工培训计划,由以内部培训为主,转变为内训外训并举,每月培训次数不少于4次,扎实提升了员工的理论积累和操作技能。前7个月,该联社共计开展各类培训30余场,受训人员达4000余人次。二是日常学习制度化。该联社建立集中学习制度,每周一为机关“集中学习日”,除必要的值班人员外,全员参加学习。同时,该联社将职称、学历纳入薪酬待遇考核办法,鼓励员工自觉主动学习,考取各类行业证书,报考研修班,并不定期开展突击考试,检验学习成效,进一步强化员工素质,夯实服务软实力。三是工作纪律严格化。该联社进一步严格工作纪律,严厉打击迟到、早退、旷工、擅离职守或懒惰怠工等现象;开展审计监督、明察暗访,坚决杜绝“吃、拿、卡、要”、推诿扯皮等不正之风,肃整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率。
加强细节管理促柜面服务提升。一是强化服务意识。该联社持续推进规范化服务建设,通过现场检查、实地暗访和远程监控等具体措施,逐月监督和检查所有网点的规范化服务,将检查结果通报全辖,柜面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关注服务细节。该联社从服务细节入手,在基层行社大厅设置了残障人士专用通道,摆放了婴儿椅、饮水机等便民设备,增设了弹性窗口。近期,该联社又实行“5+1”“白加黑”工作模式,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三是提升网点形象。按照网点改造五年计划,该联社持续推进网点维修、重建、迁址工程建设,彻底改变农信社“老、土、旧、破”的老形象,着力打造一批功能齐全、环境整洁、服务优良的精品网点,提升客户感官享受。
加强业务创新促服务范围拓展。一是探索营销新模式。该联社积极转变营销理念,开展“理事长走乡镇、主任访园区”活动。理事长亲自带队,深入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拜访书记和(乡)镇长,征求改革发展建议,询问乡镇资金需求;联社主任带队访园区,深入辖内企业、商户,了解企业运行情况、资金流量、信贷需求,收集第一手资料,精准发力,实现合作共赢。二是研发信贷新产品。在现有信贷产品的基础上,围绕林州市政府提出的“三力同驱”“三业并举”“三个全域”发展思路和当地经济特点,该联社积极研发符合地方特色的“农家乐”贷款、精准扶贫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探索林权、房权贷款,扩大贷款投放面。同时,该联社积极向人行申请大额存单业务,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三是摸索服务新方式。该联社通过微信网站、海报公开发布辖内营业网点联系方式,进一步畅通电话咨询渠道;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一对一帮扶贫困村、贫困户,拓展金融服务外延;对VIP大客户以及活动不便的客户,积极尝试上门服务,化解客户难题,切实维护客户权益。
加强宣传教育促金融环境改善。一是抓好农信业务宣传。该联社及时制定了业务宣传方案,制作了宣传折页、海报,购置印有农信社标识的手机支架、围裙、抽纸等宣传用品,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宣传农信社信贷产品、POS机、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产品信息以及农信社的服务优势、资金实力、发展历程和未来前景,提升农信知名度,增进客户的了解和信赖。二是强化金融知识普及。该联社先后组织开展了“金融知识宣传月”“非法集资宣传”“送金融知识进校园”等一系列宣传活动,组织辖区职工入村进社区,宣讲征信、防范非法集资、反假币、反洗钱、金融IC卡等金融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民众的金融信息识别能力。三是创新宣传教育手段。该联社制作了第一部形象宣传片,在全辖105个网点循环播放;设立了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最新金融资讯、联社服务动态、产品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