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点真是太方便了,有了它,我们平时存钱、取钱再也不用老往镇里跑了。”说到这儿,河南省鄢陵县陶城镇前席村的陈大嫂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农村金融服务、支付结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鄢陵县虽地处平原,但部分村仍较为偏远,交通不便,还存在不少金融服务的空白点,农民日常的小额存取款、转账等业务,需要跑到几公里、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外的乡镇、县城办理。针对这一情况,鄢陵农商银行依托河南省联社和许昌市农信办的支持,率先在全县金融机构中推出“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点”建设项目。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点能够办理农村地区各类惠农补贴、新农保资金、小额现金支取、省内异地转账汇款、账户余额和交易明细查询、口头挂失、存款补登折等多项业务,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便捷地办理金融业务。
2014年,鄢陵县柏梁镇湾子杨村设立了第一个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点,自此拉开了鄢陵农商银行“优化支付环境、推行普惠金融”建设的序幕,当年即设立了22个服务点。2015年,鄢陵农商银行继续加大布放力度,当年新增布放102个,总量达到124个;2016年上半年,又新增布放92个,总量达到216个。仅2016年上半年,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点就为农村农民办理业务 25.3万多笔,金额1.48亿元。鄢陵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点的设立,有效填补了当地农村金融服务空白点,让广大农民“足不出村存取款,田间地头能转账”。
鄢陵农商银行积极践行普惠金融服务、扎根服务“三农”理念,在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点的拓展推广中,做到了四点。
在服务点的部署上求“稳”。拓展推广之初,总行就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工作方案,使工作有章可循、协调推进。总行相关部室、基层支行建立稳定的沟通协作渠道,银行卡部负责机器设备的安装、外部终端管理员培训和后期管理,办公室负责桌椅、广告牌的统一购置,信息科技部负责网络环境的支持,各基层支行做好选点工作,相互沟通、稳步推进。
在服务点的建设上求“实”。围绕“群众需要什么”的工作思路,实地选点,通过基层支行、村“两委”对行政村摸底,尽可能选择金融服务需求迫切的地区,如远离乡镇、经济活跃、人口集中、金融服务空白的行政村。将有实体门店、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身体健康、善于沟通、熟悉电脑作为服务点管理员准入的基本条件,确保其在实际业务中能达到素质高、业务精、人品好的要求。
在服务点的管理上求“效”。现场一对一培训,有问题当面解决。基层支行巡检员平均每10天一次现场巡检,对操作流程、规章制度、日常维护、安全运营、费用报酬逐项检查和提示。频繁的互动使服务点管理员操作业务熟练,办理起业务来又好又快又安全。自助服务点、支行、县总行、设备厂商均互知联系方式,省略中间环节,共同保证设备稳定运行。
在服务点的风控上求“严”。所有服务点均需签订两个层次的协议,基层支行与村“两委”签订协议,村“两委”与外部终端管理员签订协议,明确各方责任,并在公证处进行公证。每个服务点均悬挂有客户须知牌,业务范围、操作流程、风险提示、监督投诉电话一应俱全,做到源头把控;基层支行不定期对所辖自助服务点进行明察暗访,在业务推广中,做到流程风险把控;县总行在费用审核中,审核业务的合规性,直接与服务点和支行的费用挂钩,做到奖惩把控。
目前,鄢陵农商银行的216个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点,正像一支活跃在农村金融服务一线的“轻骑兵”,连同其50个物理营业网点、40台自助存取款机具、557台POS终端、69个银行卡惠农支付点一起,互为补充,为鄢陵县城乡居民提供着“零距离”的贴心金融服务,成为农村金融阵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