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9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监管趋紧 风险上升
持续升温的农商银行 同业业务行向何处?

□ 本报记者 臧洪菊

图为“农商银行金融同业合作峰会(2016)”会议现场。农商银行发展联盟 提供

    金融市场业务正成为农商银行用以拉动利润增长的下一个风口。

    面对近年来传统业务利差收窄、不良贷款不降反升、同存业务收益较低等多重因素的冲击,以同业业务为主的金融市场业务被农商行视为转型发展的最优途径,并呈现出几何式增长的发展态势。

    在8月27日召开的“农商银行金融同业合作峰会(2016)暨《农商银行资产结构优化研究》课题调研会”上,农商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问题受到了与会嘉宾的普遍关注。其中,农商银行该如何把控风险、创新发展,推动同业业务更为快速、稳健、可持续地发展等问题,成为诸多农商银行参会嘉宾密切关注的话题。

    趋势:

    农商行转型发展最优途径 

    “在过去几年中,农商银行的金融市场业务出现了快速发展。这并不是一个短期现象,而是一个必然的、长期转型的趋势。”谈及农村金融市场业务,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作出如是论断。

    他分析指出,一方面是受新常态和实体经济调整等因素的影响,银行信贷业务市场需求的风险加大,对农商银行的经营发展提出了较大挑战;另一方面,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化进程的迅速发展,社会融资模式从过去的间接融资为主转向了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模式二者并重,因而农商银行也必须要拥抱并适应这一变化,并更多地参与到直接融资中去。

    广义地讲,金融市场业务是指与金融市场相关的银行业务,包括同业拆放、票据转帖、债券投资、资产(权益)转让和回购、非标资产、外汇交易等,业务模式灵活,技术含量较高,并且涉及领域广泛。狭义地讲,也可以把同业业务当作金融市场业务。

    “金融市场业务是当前农商行转型发展的最优途径。”对于农商银行积极参与发展金融市场业务,农商银行发展联盟秘书长吴红军也持肯定态度。

    不过,他分析指出,从多家农商行的年报信息来看,目前农商银行范围内的金融市场业务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即,大型农商行的金融市场业务收入占比已达30%-50%,部分行甚至超过50%;但绝大多数农商行的金融市场业务创收占比较低,目前有不少行还停留在做存放同业和购买同业理财等简单的资金业务上。

    经验:

    风控至上  明确战略定位

    完善的风控体系、明晰的金融战略定位、合理的薪酬体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采访中记者发现,谈及发展金融市场业务的经验,高管们有很多共识。

    广东顺德农商银行金融市场事业部高级专业主任周慧文认为,风控体系建设至少应包括如下几点:建立和完善风险限额体系;识别和检测关键风控指标;尝试派驻风控团队(风控团队对业务有一票否决权);上线和完善OPICS系统、理财资产管理系统;构建完善的前中后台内控体系;搭建无纸化审批系统;坚持制度先行,建立相对完善的内控体系。

    “加强投后风险管理、严防交易员操作风险两项,也应被严肃地列入风险防控项目之列。”武汉农商银行总会计师吴春霞补充说。

    谈及金融市场业务的战略定位问题,多家农商银行相关人士坦言,已将其纳入未来拉动利润收入的支柱业务之列。

    西宁农商银行董事会秘书王晓省进一步指出,“金融市场业务也应跟传统业务定位一样,秉持做深、做精、做透本地市场的经营战略取向。”

    在具体做法上,他结合西宁农商银行实践经验给出了“加强各方同业合作,深度挖掘地方同业合作潜力”的建议。包括:深度挖掘当地同业合作机会,实现资源共享;深度挖掘与农信系统兄弟单位间的同业合作;关注品牌客户,为品牌客户提供一揽子的金融服务,以实现投贷联动,以及投行业务与品牌业务的融合。

    此外,金谷农商银行副行长肖蕾认为,身为农村金融机构的农商银行,“对金融市场业务的合理定位,应该是‘对基础业务的补充和调剂’,而非‘主营业务’”。

    对于业界普遍存在的“专业人才匮乏”这一大短板问题,受访农商银行的解题之策并不唯一。例如,部分农商行高管认为,应从大行、股份制银行进行引入有经验的专业化人才。但也有部分农商行高管较为倾向于“从自有员工队伍中进行培养”。

    认同后一做法的王晓省表示,这主要有利于人员岗位的稳定性和形成良性循环的人员迭代机制,“毕竟,金融市场业务目前主要是同业业务,队伍的稳定性影响着业务的可持续性。”

    聚焦监管:

    限制和约束趋严成主旋律

    “监管的限制和约束,将是相当长时间内的一个主旋律。”谈及农商行发展金融市场业务时的多重“监管红线”,厦门农商行投行业务事业部总经理助理张宁坦言。

    她列举说,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投贷联动方面,商业银行法不允许做的是投资股权;作为农商银行,银监会11号文(即《关于加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投资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则划定了更多的禁止地带,“基本上名股实债类的,包括一些新兴产业基金类的,很多都不能投”。

    但也并非没有解题之策。厦门农商银行的创新做法是成立“厦门农商投资集团”。

    “厦门农商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厦农投)是一家由厦门农商行股东、员工出资成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是厦门农商行实现多元化战略的金控平台,服务区域立足厦门自贸区,辐射全国。管理资金规模超过百亿,投向固定收益、证券、量化、股权、海外等市场。

    张宁认为,相对于农商银行面临的“监管多、手段少”境况,厦农投显现出的则是监管少、手段多的优势。

    “我们投不了,他们投;他们贷不了,我们贷。”对于二者的互补,张宁补充说道。

    除却创新,面对监管红线,王晓省的观点是农商行应该顺应与监管评级的关系,并结合自身的禀赋来发展金融市场业务。

    他指出,一方面,研习现有监管条例,农商银行其实依旧有很多表外业务可以尝试,例如,债券承销业务、财务顾问、非保本理财等;另一方面,农商银行应积极参与地方政府的产业基金活动。

    深度思考:

    两大问题亟待探索

    采访中记者发现,即便是已经在金融市场业务上取得丰厚回报的农商银行,谈及农村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仍会坦言“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例如,金融市场业务与基础业务的占比问题。

    “金融市场业务与基础业务,二者在规模上的合理比例应该是多少?均衡点在哪儿?”在同业交流过程中,武汉农商银行总会计师吴春霞难掩内心的焦灼。

    她分析指出,从趋势上看,发展金融市场业务是农商银行转型发展的必然之举。且目前金融市场业务占比高的农商银行也不在少数,有的甚至会超过总规模的50%。

    “是否是同业业务市场规模越大,越能体现一个银行的经营实力?”一直将风控问题摆在首位的广州农商银行行长易雪飞反问到。

    “一味地扩张金融市场业务,并不见得一定会产生规模经济,反而会产生一种浪费和约束,而且,农商银行毕竟隶属中小银行,经受不起来自金融市场业务方面的风险冲击。”对于当前部分农商行呈几何式增速的金融市场业务,西宁农商银行董事会秘书王晓省如是说。

    “二者之间应该有一个掌控的度。但这个度是多少,却还是个亟待探索的课题。”吴春霞告诉记者。

    再一个,是金融市场业务的风险把控问题。

    谈及风险问题,一农商银行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有些行的同业业务,包括其他表外业务,在性质上类似于信贷业务,但却在操作程序、风控能力和手段,包括投后管理方面,都远未达到像表内业务一样的规范、严格标准。这也就意味着,表外业务做得越大,潜在的风险问题也就越大。而目前来看,即便各家农商行都在探索,但尚未有完善的、可供参考的农商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管理体系出炉。

    面对亟待探求的矛盾课题、面对众人皆忧的风险问题和备受关注的监管问题,农商银行们极为渴望的是能够广结同业资源、抱团取暖。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