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8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流香色种一枝春”
——漳州茶厂恢复老品牌生产侧记

    近段时间以来,曾经在漳州流传着的顺口溜“乘风飞马大前门,流香色种一枝春”再次被人们谈起,这个烟和茶的顺口溜代表了六七十年代人们心目中最奢侈的物质向往,“流香色种一枝春”这句顺口溜,道出了漳州茶厂在不少老漳州人心中的分量。作为计划经济时期福建省供销系统最大的商办工业,漳州茶厂为漳州人带来了一枝春、流香、色种等一连串耳熟能详的好茶。

    1954年,漳州(安溪)茶厂在漳州官园建立。1956年,更名为福建省茶叶公司漳州茶厂,担负龙溪地区、龙岩地区乌龙茶收购、加工、内外销售任务。那时,有山、有茶,还有一群好茶人,天时地利人和,注定了漳州茶厂的声名鹊起和无限风光。1969年,漳州茶厂在小坑头建设新厂(即如今的漳州茶厂),1971年搬迁后投产,规模在全省名列前茅。新厂投用后,茶厂的效益逐年递增,资金得到积累,职工队伍不断壮大。1982年,漳州茶厂自主研制了6CT15-350型茶叶拣梗机和电子控制均堆拼配自动作业线,向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迈进。1986年起,漳州茶厂迎来了最辉煌的时光。茶厂的先进设备和高产量在同行中遥遥领先,全厂百多台全新的设备、内外销独立的流水作业线、自行研制的加层干燥机和电脑茶叶拣梗机,1年能生产上百万斤茶叶。那时茶厂有固定职工300多人,临时工峰值更是达到1300多人,一到生产旺季,场面相当震撼。先后获得了“安全先进单位”“商业部设备管理优秀单位”“省级先进企业”等诸多荣誉。

    由于受体制和市场的影响,2000年开始,漳州茶厂大幅裁员,企业处于濒临倒闭的状态。为打响老品牌,重振经营, 2014年新上任的茶厂主管部门——漳州市供销社欧阳圣主任高度重视茶厂的经营生产,多次带领有关科室进行调查研究,亲自带领林燕腾厂长到市委组织部、纪委、检察院、安全局、师院等部门推销宣传,重拾老漳州茶的味道。由于质量稳定,加之价格合理,漳州多个部门开始将漳州茶厂的茶叶作为办公用茶,并一传十,十传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千方百计采取多种扶持、宣传措施。

    开发新产品。除保留原有的产品外,还开发了“红流香”、“肉桂”、“金观音”等11个花色品种投放市场,并印刷工厂简介宣传、印制三种不同款式的手提袋,提振企业形象。聘请市书协主席黄坤生免费为茶厂书写“色种”“铁观音”“乌龙茶”等商品名称,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形象。积极申报争取扶持项目,建立茶叶仓储中心及改造车间设备。在包装上,引进自动包装机,生产适合年轻人口味和审美的牛皮纸包装茶。多次亮相茶博会,设展位推介产品,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由于打出了“老品牌、古早味”的主题,每次展会都能成为亮点,吸引众多的消费者。省、市不少领导也到展馆观看,得到充分肯定。为推动漳州茶厂尽快“触电”,漳州供销社还搭建了电商平台,以漳州茶厂产品为主打,吸纳社会力量进行平台的日常电商营销。 2016年6月16日,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创会会长张家坤参加第七届海峡论坛·第二届海峡(平和)茶会时,专门到漳州茶厂展位调研,当得知全省国营茶企仅漳州茶厂一家生存,深有感触对陪同人员表示非常难得,并指示有关部门领导要把漳州茶厂好好保护起来;2016年6月18日,参加完茶会的福建省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林少雄和漳州市副市长黄浦江等一行人到厂调研。林主任对漳州茶厂寄以厚望,认为漳州茶厂是个老国营企业,是无形资产,能在60多年的风云变幻中垂而不死,屹立不倒,茶香长飘,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难能可贵,应当好好保护。希望继续保持传统本色,充分发挥老国有的技术、人才、专业的优势,在漳州茶史里持续飘荡着顽强而迷人的浓醇茶香气息!  

    峥嵘岁月六十年,漳州茶厂坚守传统工艺,薪火相传,坚持以“高端的品质、醇厚的口感、大众的价格”经营理念而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它携带着漳州特有的印记,见证了漳州近百年的茶叶发展史。承载漳州茶文化的商标,紧紧连接起茶人的心。穿越岁月,历久弥香。如今漳州茶厂在漳州茶叶舞台上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漳州茶产业一支坚强的主力军。2016年1月,漳州茶厂获得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

    (黄艺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