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8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大学生创业者的 “寻蜜”之旅


    邓杰说,目前从业者缺少相关专业背景和知识支撑,这也意味着机遇。

    近日,记者走进了中国农业大学的一支创业团队,这个团队由一群主推蜂蜜产品的在校大学生组成。他们载着养蜂箱,追寻花开的脚步,风餐露宿,辗转全国各地,在创业路上寻找着人生方向。

    3月下旬~4月中旬,安徽芜湖,采油菜蜜;

    4月下旬~5月初,河南商丘,采泡桐花蜜;

    5月中下旬,陕西延安,采洋槐蜜;

    5月下旬~6月初,北京延庆,采六道木蜂蜜和荆条蜜;

    6月初~7月,辽宁葫芦岛,采荆条蜜;

    7月中旬~8月初,黑龙江五常,采椴树蜜。

    这是“寻蜜人生”创业团队在采蜜时节的行程,由南向北,追随花开的脚步。住在野外的帐篷中,一切生活问题都在户外解决,连洗澡也成为一种奢侈。

    王琪和邓杰,是这个团队初创时期的成员。两年前,他们燃起养蜂创业计划之时,正值他们的校园创业项目“农大商城”失败不久。邓杰得知王琪自己家有蜂场,办家族式规模蜂场的想法酝酿已久,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开始了“追花之旅”。

    虽然做了充分准备,然而在“追花”路上,他们还是遇到了不少挑战。

    首先摆在眼前的障碍就是“蜜源”安全问题,即农作物是否喷洒了农药。

    “业内有个说法,蜂蜜行业,可能是唯一一个做假货比做真货还安全的行业。”邓杰无奈地告诉记者,假蜂蜜可以勾兑很多无害的成分,而真蜂蜜反而会遇到农作物残留农药的问题。他举例道,中国蜂产品协会曾揭发一家蜂蜜企业“售假”,指出其并未用真实蜂蜜制造产品,这家企业听闻后竟向法院状告中国蜂产品协会,结果胜诉,原因是他们的产品符合每一项国内、国际标准。

    创业不久,他们就遇到了一次严峻考验。在一次采蜜行程中,正赶上当地农业局喷洒农药不久,直接导致他们的蜜蜂死亡了一半,全年都无法再次产蜜。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有些地方的农民缺乏常识,认为采蜜会破坏庄稼,千方百计阻挠我们。”邓杰说,蜜蜂采蜜、授粉,不仅不会破坏农作物,还会促进增产。

    资料显示,目前职业养蜂人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70岁以上养蜂人数量是30岁以上的4倍。邓杰说,目前从业者缺少相关专业背景和知识支撑,这也意味着机遇。

    他们准备当蜂蜜产品发展成熟后,便涉足授粉业。据介绍,授粉业产值将是蜂产品产值的10倍以上,能帮助农作物增产30%~80%。

    邓杰告诉记者,目前许多团队成员都把平时攒下的钱投入到创业基金,并想方设法扩大销售规模。

    2016年寒假前,他们筹划了“带蜜回家”大赛,招募校内大学生参与,半个多月便售出200多瓶原浆蜜,销售额超过10万元。邓杰和他的团队预计,大学生蜂场养蜂规模将在2000箱左右。

    (杨学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