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云贵高原黔中山原中部的贵定县,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位于大山之中的少数民族县。
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力量。在助力精准扶贫,实现惠农增收方面,贵定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着力抓好普惠金融服务,扩宽金融服务面,不断加大支农支小力度,实施金融精准扶贫,在金融服务方式上不断出实招、创新招。
截至2016年6月末,贵定县联社各项存款余额达33.54亿元,较年初增长23.67%,各项贷款余额达26.75亿元,增速达15.96%。
出实招——助农增收推出“茶乡贷”
茶产业是贵定县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其中以云雾贡茶最为出名。
家住贵定县云雾镇鸟王村的方开江,和当地众多茶农一样,多年来以种植、加工家里的5亩茶园为生,茶叶经营产品单一,收入不高。
今年3月以来,为更好助力贵定茶产业发展,满足茶农在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及销售等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的资金,贵定农信社创新信贷服务项目,推出“茶乡贷”信贷产品,产品一经出炉,方开江便成为首批受益者。
“去年的茶叶收入大概20多万元,今年使用‘茶乡贷’后,通过增贷和利息优惠,预计收入能到30万元以上。”方开江告诉记者,在他使用的“茶乡贷”产品中,有三分之二的利率按照人民银行基准利率(4.35%)执行,三分之一按照农信社的贷款利率(8.6%)执行,综合利率只有5.5%左右。
“这为我们茶农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如今,借助农信社的50万元贷款,他的茶叶种植规模已经扩大到上百亩,经营的茶叶品种也增至十几种。
“‘茶乡贷’实行差别化利率,通过对各家各户存款积数进行测算,同时匹配支农再贷款,综合利率在5%左右。” 贵定县联社理事长封光荣透露,自2015年4月发放“茶乡贷”以来,每年能够为茶农节约贷款利息约210万元。
截至2016年7月末,贵定农信社共发放“茶乡贷”292笔,金额达3456.61万元。
创新招——助农发展打造“流动服务平台”
“以前办业务要坐摩托车到镇里,如今在村里就能办了,不仅省了车费和时间,老百姓真是得了方便。”贵定县新巴镇谷兵村的罗廷松拿着新办的银行卡和刚取到500元,一脸兴奋地说。
7月25日一早,贵定农信社的“流动服务平台”就在新巴镇谷兵村的村委会忙碌起来,乡亲们有的来开户办卡,有的来取涉农补贴款,有的来办理“特惠贷”……
新巴信用社主任罗俊告诉记者,“流动服务平台”成员由所在辖区信用社抽调人员组成,每次2-3人,以2天为一个周期,面向新巴镇辖内4个村的各个村民小组进行流动服务。
近年来,贵州农信社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实现了“信合村村通”(下简称“村村通”)全覆盖。然而据记者了解,在偏远农村,由于多数村民依旧习惯使用存折,加之“村村通”需要银行卡才能存取款和刷卡消费,使得一些地方的“村村通”活跃度不高。
“通过‘流动平台’给百姓宣传金融知识后,前来办卡的村民越来越多,未来可以很好地解决‘村村通’的使用问题。” 新巴信用社主任罗俊透露,自新巴信用社开办“流动服务平台”以来,共办理信合卡250张,累计发放贷款24笔,金额达180万,现场建档评级40户。
作为“流动服务平台”的开发者,贵定县联社电子业务部经理孟锦松告诉记者,该平台的建设基于中国联通3G/4G无线网络,由车载路由、多功能终端、打印机组合而成,实现了营业网点柜面所有业务流动办理,不仅可为客户办理开户、转账、电汇、贷款、还款收息、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所有柜面业务,而且在日常工作时间内,可根据群众需求,充分利用老百姓农作空闲时间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真正达到了快捷、灵活、高效的特点,弥补了固定网点不能流动的局限性,完善了农村边远村寨的金融服务力度。
“通过深入老百姓家中,为他们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也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既解决了农村地区支付渠道空白的“难题”,又有效减少了农信社柜面服务压力。”封光荣理事长告诉记者,“流动服务平台”大大降低了老百姓存取款的成本和风险,为农户办理柜面各项业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截至7月末,贵定农信社“流动服务平台”共入村组开展柜面服务50场,现场为农户群众开办信合卡3526张、为农户建档评级105户、为农户现场发放贷款71笔,贷款金额399万元、开通银信通业务60笔、开办手机银行70户、开办网上银行8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