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7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改变命运的100元:当互联网金融来到农村

□ 本报记者 李 博

    100元在城市能干什么?100元却可以在农村帮助一个农户改变命运。

    通过宜信推出的公益理财助农平台宜农贷,社会爱心人士可以将资金出借给贫困地区需要帮助的农村借款人,支持他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在宜农贷平台上,最低出借100元,一两千元的资金就可能改变贫困农户的生活状况。

    互联网金融来到农村

    6月的青藏高原,海拔3800米以上的雪山草甸上,冰雪消融,正是采挖虫草的时节。

    贾国祥和赛多多杰也到了最忙碌的时候。作为贵德县乡村发展协会和贵南县妇女发展协会的负责人,他们要在贵德县和贵南县的多个藏族村庄里跑动,通过各个村庄的村委会,了解资金需求。

    “还款不是问题,擅长采挖虫草的藏民们,一般不会空手而归,挖到手的虫草,近些年价格波动不大。” 贾国祥告诉记者,这些贷款额度均不大,有的一万元,有的两万元,以一年为期还款,年利率一般为10.8%。因为手续简便,在一个藏族村庄里,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村民都会贷款。

    贵德县却加村的达洛家,便是贾国祥的贷款户,今年,儿子和儿媳早早就离开家到果洛地区了。达洛说,采挖虫草是收入的大头,集中采挖的一个月里,一般能收入一到两万元,占到全年收入的一大半。

    “资金问题一直是限制我们发展的瓶颈。”

    作为公益性组织,贾国祥和赛多多杰发放贷款的资金,最初主要来源于机构捐赠。贾国祥和赛多多杰介绍,青海贵德县乡村发展协会、贵南县妇女发展协会两个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在1997年和2001年分别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援助开始实施小额信贷工作。2013年11月,宜农贷与他们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互联网,将爱心出借人与农户连接,为他们及其服务的贫困农户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互联网金融带来变局

    在城市异军突起的互联网金融P2P平台,如雨后春笋一般爆发式增长,短时间内已经呈现出蓬勃态势。

    2009年,宜信通过互联网金融的手段,与诸多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合作,推出宜农贷公益理财助农平台,这一平台的核心理念便是“出借而非捐赠”,出借人和宜农贷平台收取一定利息和服务费,100%的借款资金都直接发放到借款人的手中,使得借贷更有可持续性。

    据记者了解,宜农贷平台上的出借人及宜信均不以盈利为目的,出借人象征性地收取预期年化2%的爱心回报,中间的利息差,则用于协会的运营。

    目前,宜农贷已与陕西西乡、河南虞城、青海大通等29家优秀的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互联网平台让社会爱心人士可以将资金出借给贫困地区需要帮助的农村借款人,支持他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截至6月末,宜农贷平台共获得165359位爱心助农人士资助,累计资助农户19169位,资助金额达1.91亿元。

    “世界银行对小额贷款的研究表明,通常小额贷款的保本年利息率为15%-20%,这大大高出了一般商业银行的利率。”中国人民大学农村经济与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马九杰认为,从供应方面看,资金供应的成本比较高,小额贷款每一笔的贷款仅几千元或数万元,约一般银行贷款业务的百分之一,而操作成本却所差无几。

    “额小量大,必然带来坏账率比较高,即使是管理良好的不良贷款率也常常在3%左右。”他补充道。

    而孟加拉国银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认为,农村小额信贷可以做到社会目标和盈利目标的结合,但是,能否与商业利益结合,要看商业利益的诉求有多高。如果商业利益追求的是超额利润,势必牺牲社会目标;如果商业利益追求平均利润率,则可以实现社会目标与商业目标的结合。

    宜农贷似乎接近了这样的标准。城市出借人以公益性的低利率出借资金,便带有了明确的社会目标。而这一借贷模式本身,亦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保障期可持续性。建立这个闭环的,正是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变局。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