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7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社企之农业产业化路径探析(二)
与农民一起科学致富
河南省长葛市民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化之路
□ 本报记者 王 敏

    在河南省长葛市南郊半地下冬暖式温室大棚里,黄瓜、辣椒枝繁叶茂,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枝头。这是民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生态园区,像这样的大棚有20座。此外,合作社还有500亩露天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以及优质小麦、玉米种植基地。作为长葛市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合作社,合作社以示范带动的作用引领460户社员走科学种田之路,不仅让社员腰包鼓了起来,也让其成为长葛市远近闻名的“明星合作社”。如今在长葛市,合作社在农民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广大农民走上致富之路的“助手”,而这一切得益于合作社依托农业科技的产业化之路。

    “合作社的名字有‘民生’二字,就是以引导农民致富为宗旨,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让农民群众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民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东阳说,千方百计带动农民致富是合作社创立的初衷和坚持的原则。正是秉持这样的发展信念,2014年合作社荣获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订单解决“卖难”

    销售是企业生存的关键环节。合作社不断创新经营方式,探索出“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规模经营模式。“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目前所有产品销往郑州的各大餐饮企业和超市,真正实现了农产品进城和‘农超对接’。”民生种植专业合作社监事长韩根田告诉记者,半地下冬暖式温室大棚每座造价12.5万元,一年四季采取间作套种,一个棚净面积1.5亩,年实现生产量在7万多斤。去年该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周边2个乡镇4家种植合作社。

    “2014年,合作社扩大经营规模,新建了一条先进的杂粮生产加工线,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韩根田认为,与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可以最大限度保护农户的利益。“合作社与丰田种业签订了1.2万亩优质小麦良种繁育项目,丰田种业以高于当年国家小麦收购最低保护价10%的价格收购农户种植的小麦,2015年麦收后,仅此一项签约农户就增加收入120多万元。”此外,合作社还与正大集团等多家饲料生产企业签订合同,种植优质玉米,实行订单农业,合作社以高于市场价0.03—0.05元/斤的价格回收玉米,2014年收购优质玉米1200多万斤,农户增收50多万元。

    除此之外,早在2010年,合作社与美国杜邦先锋合作,成立了河南省第一家杜邦先锋大农户丰收管家俱乐部,给入社成员提供更多的优惠条件和便利服务,帮助农户解决粮食销售问题。

    合作社之所以能够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售出玉米、小麦,这与其推广的新技术息息相关。

    技术降低成本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支撑,同时新技术、新模式的培训推广是提高粮食生产水平的重要措施。民生种植专业合作社从创立之初就把提高社员的种植管理技术作为首要工作,大力开展社员素质教育活动。近年来,聘请了长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专家作为合作社的技术顾问,根据生产环节定期对农户进行现场讲课,实地指导。同时,聘请高级农艺师及河南省植保、土肥方面的专家,对社员进行集中培训、举办田间观摩会,学习培训人数达6000多人次。

    在培训的同时,合作社先后推广了小麦、玉米种肥同播单粒栽培、无公害小杂粮综合防控等近十种先进技术,由合作社生产技术部负责推广和落实,通过定期巡查和指导服务,实现了种肥同播精细化、全面管理机械化、优质品种高产化和杂粮生产标准化。“玉米种肥同播解决了劳动力问题,播种时,将播种和施肥两项作业结合在一起,简化了栽培方式。一次施肥后不用追肥,节省了追肥的投入和人工成本。”合作社生产技术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仅2014年,新模式新技术推广面积达50000亩,使农户节省投资增加收入100万多元。此外,合作社还帮助大农户推广了玉米联合籽粒收、烘干贮藏一体化模式,保障了粮食安全,增加了经营收入,获得了农户的好评。“通过这些措施,让农民社员对合作社有了向心力,充分认识到合作社与单枪匹马的一家一户不一样,能带领大家更快地发家致富。”长葛市供销合作社合作指导科科长赵孝亭感慨。

    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让农户看到只有走繁育推广的道路,才能实现共同致富的目标,也让合作社得到了更多农户的信任。“把地交给合作社托管,比我们自己种成本低,收入还高,关键在技术。”像种植大户范德明一样将土地托管给合作社的人不在少数。“我们托管了古桥镇董天龙村、贾集村、坡胡镇窑口村土地5000亩,协管种粮大户土地1万多亩。”韩根田告诉记者,既然得到了农户的信任,就要最大限度为他们提供服务。在管理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实行“四统一”,即统一组织采购种子、统一组织采购化肥、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治和技术跟踪服务指导、统一销售,积极推广最新农业技术和大型农机具作业,实现了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服务,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和无公害小米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此外,合作社为入社成员协调民生银行、建设银行贷款460万元,解决了130个农户种地资金短缺问题。

    品牌提升产业影响力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品牌建设,为进一步增加无公害农产品的附加值,2014年,合作社注册了“民生”商标,积极探索品牌富农、品牌强农的发展之路。“合作社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制定了无公害小米品牌培育发展规划,先后通过了无公害小米产地和产品认证。”据韩根田介绍,为了提高农产品的生产管理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与农产品品牌培育的结合,合作社根据无公害杂粮生产的现实情况,加强科技入户工作,加强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技术指导,推进了品牌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

    合作社自注册“民生”商标后,获得了2000亩的无公害小米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重点发展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和无公害小杂粮生产加工销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合作社的规范管理和良好效益赢得了广大农户的信任, 2014年,入社社员经营收入6453万元,可支配盈余分配435万元。

    “品牌的推广离不开合作社严格的制度管理。”韩根田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之初,就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合作社章程的管理要求,设立了成员大会、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建立了相关管理制度,落实了部门负责人岗位责任制,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各部门的作用,保障了合作社规范运营,确保了盈余分配,维护了社员利益。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