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7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红色于都的合作事业
江西省于都县供销合作社打造茶业专业社助农增收
□ 本报记者 叶 梓 通讯员 肖小金

黄清波在检查茶叶生产情况。 资料图

    编者按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本报今日起特别推出一组来自革命老区的报道,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长征精神,感受改革新风。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22日,红军通过长征绝处逢生,保住了自己的生存。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百折不挠、团结互助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团体,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勇往直前,众志成城,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供销合作社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来自老区的报道,让我们看到,供销合作社在老区建设、扶贫攻坚中正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于都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东部,东邻瑞金市,南连会昌县,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1934年10月,中央机关、中革军委和中央红军主力8.6万人集结于都,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于都从此作为“地球上的红飘带”的起点载入史册并闻名世界。

    于都是万里长征之源,是长征精神发源地,是中央苏区革命老根据地,也是我国消费合作社最早创办地之一。材料显示,苏维埃政府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抵制商人的中间剥削,解决劳苦群众的生活疾苦,繁荣根据地经济,于1930年春发动群众,自愿入股,每股一元,入股不限的原则,先后在曲洋、平安、桥头等地办起了苏区消费合作社,1931年10月成立了于都县消费合作社。消费合作社的成立,在发展苏维埃经济,抵制中间剥削,保障劳苦群众利益方面真正发挥了一个战斗组织的作用,不但得到《红色中华报》的多次表扬,还在1933年底中央苏区消费合作社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被评为“中央苏区第一县总社”的模范称号,成为全苏区消费合作社的学习榜样。

    如今,于都县供销合作社牢记使命,不忘前辈开创的“中央苏区第一县总社”的模范称号,积极打造专业合作社为农服务,助农增收。

    4月,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盘古山镇长龙村的盘古山茶场内一派繁忙,茶农们摘茶、炒茶,忙碌不停。“现在销量好,订单多得都快忙不过了。”盘古山茶业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黄清波说。

    今年是黄清波经营茶场的第23个年头。1993年,当时还在盘古山茶场担任技术员的黄清波承包了经营不善的茶场。“当时茶场已经亏损了20余万元,我的压力很大。在巨大的压力下,我意识到只有转变方式、转变经营策略才能有好转的机会。”黄清波说。于是,他让原来单一种植茶树改为多种经营,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盘古山茶场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集茶叶种植、果树种植、水产养殖、旅游开发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茶园面积也由原来的400亩,发展为现在的7000亩。

    为了扩大茶场的发展规模,黄清波在原有茶场的基础上成立了盘古龙珠茶业有限公司,并依靠于都县供销合作社于2008年成立了盘古茶业专业合作社。为了吸引农户加入合作社共同发展当地茶业,黄清波采取先让当地农民来茶场看种植、生产过程,然后由自家亲戚带头种植、示范的方式。农民看到一个个小山包变成了一片片茶叶基地,一片片茶叶换成了钞票。黄清波因势利导,先对农户进行培训,从资金、选种、种植、防虫、制茶等方面,手把手进行扶持帮助,树种赠送、贷款担保、上门收茶……变着法子为茶农减少成本和担忧。合作社社员黄荣远直言:“我愿意跟着合作社干,比自己单干赚的钱要多。合作社以股金分红和交易量分红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利润分配,提高了我们的积极性。”

    如今,合作社种植面积已达2万多亩,其中有机茶7000多亩、有机板栗2500亩、优质水果2000多亩、生态经济林6000多亩,厂房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总资产2.7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9亿余元,茶叶年产量44万斤。

    “我们现有茶园面积7000余亩,其中4000亩公司自己经营,剩余的3000余亩承包给农户。”黄清波介绍说,为了带动当地农民种茶增收、脱贫致富,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拿出部分茶园分块承包给农户,公司免费提供生产技术、化肥用料等,如今已有上百户农民承包茶园。通过培训,当地农户的茶叶种植和茶园经营科学化、高效化。据统计,合作社共带动于都、瑞金、会昌等县市的10多个乡镇2800户农民当起了茶农。

    村民黄华荣一开始在采茶季节来厂里采茶,后来认为种茶效益不错,从1996年起自己也种了15亩。但由于在茶叶种植上是个外行,他就隔三岔五跑到厂里,学学怎么施肥、怎么剪枝。如今黄华荣的茶场年产茶叶到3000多斤,纯收入四五万元。

    “公司+基地+农户”的这套经营机制在盘古山发挥得淋漓尽致。合作社于2014年成功入选为“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2年,盘古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盘古”品牌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授予“百佳标准化农产品品牌”。2013年,农产品经纪人黄清波及创立的“盘古”品牌分别获得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评选的“全国百强农产品经纪人”和“全国百佳农产品品牌”。

    企业做强了,村民逐渐走上了致富大道。如今合作社还在自己的茶场实施创意文化产业。他们聘请了浙江省宁波市智典江山旅游景观设计有限公司的专家到公司考察论证,经过8个多月的精心设计,完成了《于都县盘古山茶文化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建设规模1182公顷,项目总投资1.53亿元。茶文化生态旅游品牌的建立将使盘古茶业的名声越来越响亮,为当地农户带来更大的收益。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