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前,以消费升级推动、技术创新驱动、大众创业催生、国家政策助力为特征的中小微企业发展新常态,为金融供给者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然而,资金短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小微企业发展,作者通过调查了解选取常德部分中小微企业为样本,了解掌握有关情况,提出有关对策。
困境:“难”与“贵”并存
困境一:融资难。首先难在银行信贷供给。一是银行贷款的对象有别。面对经营考核指标和贷款终身责任制,容易出现对中小微企业 “惜贷”和对大企业、大项目“青睐”的现象,使银行贷款向大企业、大项目集中。二是银行贷款的门槛较高。一些银行沿用对大型企业的贷款标准和操作流程,使中小微企业融资相对较难,且贷款期限短,企业还款结零难度大。三是银行审批的流程复杂,审贷时间较长。银行上下管理链长,受理程序刚性,从企业评级、授信、资产评估、资料审批到最后放款需要2-3个月时间,往往是企业需要资金的时候,资金审批不下来,贷款批下来的时候,已经错过了资金需求旺季。
其次难在金融服务体系。一是融资渠道单一。近年来,企业融资渠道相对拓宽,但从实际运作情况来看,由于企业上市门槛较高、企业发行债券和票据融资工作尚未开展、小额贷款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能力有限等原因,其他融资渠道作用发挥有限,目前中小微企业融资过分依赖商业银行贷款的现象比较突出,银行贷款占到95%以上。二是融资品种较少。目前银行贷款业务仍主要限于抵押贷款,且要求作为抵押的主要是土地和房产等不动产,而企业设备、应收账款基本不在抵押范围之内,信用担保贷款办理较少,仓单、非上市企业股权、专利权质押等权证信贷产品还没有推行,中小微企业贷款能力受到限制。三是银企信息不畅。银行的规范性要求与中小微工业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之间的矛盾。银行评估企业信用度主要看“三表”,即水表、电表和税务报表,但中小微工业企业“三表”普遍不规范,不符合银行要求。
最后难在企业综合实力。一是综合实力较差。中小微企业自身资产有限,生产经营规模小,偿债能力有限,硬件相对较差,在信用评级和评价过程中,很难达到银行的贷款条件和要求,贷款申请很容易被淘汰。二是融资担保不足。虽然中小微企业担保公司的出现对中小微企业来讲是个新的契机,但是,融资担保费用居高不下,也让中小微企业望而止步。
困境二:融资贵。首先贵在银行贷款利率。2013年7月,央行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自此以后,银行贷款利率一路走高。目前中小微工业企业银行贷款利率普遍为基准上升30%-50%,而放开前一般为5%-10%。
其次贵在银行贷款成本。有些银行在放款时,不给企业现金,而是开出承兑汇票,企业必须承兑后才能得到现金。其中,企业必须付出贴现息,贴现息率一般在2.5%左右。诸如此类的行业潜规则、“土霸王”条款增加了企业贷款的隐性成本。
再次贵在抵押评估费用。按照目前资产评估的行业收费标准,越是抵押物评估价值高、贷款额高,评估费用平摊起来越便宜,100万元的抵押物评估费用为5万元,1亿元以上的抵押物评估收费为8万元,这不利于抵押物少、贷款额度小的中小微企业。此外,企业强烈反映担保手续繁琐,而且贷款到期后,每次都要重办手续,重新评估,加重了企业负担。再者,银行指定的资产评估事务所各不相同,且对其他银行指定的事务所做出的评估不予承认,这就导致企业只要变更银行,就要重复评估、重复付费。
最后贵在贷款担保费用。有些中小微企业由于没有资产可供抵押,或已有的资产已经抵押,再需要贷款时,只好采取担保公司的方式从银行贷款,担保公司从中收取2%-2.5%的担保费用,利率较高。
策略:需“三方”发力
路径一:银行层面发力。一是丰富金融产品。银行要积极探索针对中小企业特点的抵押品创新,研发适应中小企业的贷款品种,努力满足中小企业合理的融资需求。二是规范中介服务。银行要规范担保、评估、登记、审计等程序和中介机构服务收费,对资产评估费、抵押登记费、担保费等尽可能给予政策优惠,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三是优化贷款流程。银行应建立适应中小微企业特点和产业现状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设立专门的工作流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合理简化审批环节和手续,缩短放贷时限。四是扩大贷款额度。银行要每年按本地存款的一定比例安排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额度,支持本地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同时,向上级行呼吁建议,适当提高对民营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
路径二:政府层面发力。一是开展银企对接。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通过向金融机构推介中小企业、举办中小微企业融资洽谈等形式,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二是激励信贷放贷。研究出台有利于扩大中小企业信贷的激励政策,引导、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给予相应奖励和风险补贴。鼓励支持担保公司等降低担保费率,对按低于国家规定标准收取担保费以及按规定提取风险保证金的担保机构争取上级加大支持补助力度。三是开展过桥贷款。政府利用财政资金为主导设立中小微企业过桥资金,在为基本面好、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信贷政策的中小微企业办理银行续贷业务时,因发生暂时性资金周转困难而提供临时性周转,解决企业短期资金周转难、银行贷款续贷难及贷款贵等问题。四是完善征信体系。组织相关部门构建统一的中小微企业社会征信系统,打造中小微企业征信“大数据库”,方便金融机构查询,评定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为信贷申请获批创造条件,也约束企业自觉履约,增强诚信意识。
路径三:企业层面发力。中小微企业要建立规范的报表制度,增强金融机构对其报表的信任度,降低贷款难度。所有业务往来尽量通过银行企业结算账户办理,体现完整的银行往来流水记录,为银行提供详细的信贷授信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