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暨2013安化黑茶·白沙溪品牌营销峰会上,熊伟琪作为优秀经销商代表在会上发言,高高的马尾束于脑后,端庄而素净。那年,她凭借优异的销售成绩获得了白沙溪“2012年度最佳市场推广奖”,她的门店也被评为“白沙溪百佳门店”,那时,她经营黑茶还不到两年,正是需要奔走流汗,咬紧牙关的时候。
在过去不久的2015安化黑茶·白沙溪品牌营销峰会上,熊伟琪的门店再次作为白沙溪优秀专卖店受到表彰。也许是长期喝黑茶的缘故,也许是时间的优待,岁月并未在她脸上留下过多痕迹,依旧的红润饱满,依旧的利索精神。唯一不同的是,几年前的那一头乌发换作了齐耳短发,脸上的笑容也更显自信从容。
说起最初经营黑茶的那段日子,熊伟琪提到一个有趣的词——连轴转。她说,那时的自己几乎没什么时间概念,每天早上八九点开门,一直忙活到天黑,晚饭后又马不停蹄地跑到周边的茶叶店,看看别人怎么和顾客打交道,怎么推销产品,10点左右回到家继续看书学习黑茶知识、练习泡茶,直到深夜困到不行才上床休息。对熊伟琪而言,与黑茶为伴的每一天都是新鲜的,也是充满挑战的,周而复始,虽苦犹甜。
把自己交给了白沙溪,
交给了黑茶
1998年结婚后,熊伟琪便跟随在广西当兵的丈夫去了桂林,那里的青山秀水让她想起自己的家乡——安化,那个水甜茶香的地方。遗憾的是,作为安化人的她却对故乡黑茶知之甚少。
2010年,熊伟琪的丈夫从广州军区调到湖南军区任职,熊伟琪打算做点小生意,至于做什么却并不清楚。从没经过商的她趁着丈夫安置工作的空闲在网上搜索,请教亲朋好友,以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又不至亏本的营生。“我们是军人家庭,积蓄也不多,就想找个大品牌有保障的。”在网上一经搜索,熊伟琪就找到了白沙溪,经过一番深入的了解,熊伟琪才第一次意识到家乡黑茶的魅力,接触越久越是深深被它的历史文化底蕴所吸引。用她的话说:“这是摆脱不了的缘。”
人的一生都在做着各种各样的抉择,寻找各式各样的理由,可有些抉择或许本就不需要理由。没有过多纠结,熊伟琪和丈夫一经商量便把这事定了下来。可是没多久丈夫的工作有了眉目,这回夫妇二人却陷入了纠结之中,久久难以抉择。“他当时跟我说,我们回去上班也行,桂林那边的店就请人照看好了。”看着才刚刚开始的一切,熊伟琪犹豫了,她从心底里想要把现在的事做好,尽管她很清楚,这和自己最初想要的稳定相较甚远,毕竟一切都是未知。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熊伟琪和丈夫说,“算了,我就不回去上班了。”就这样,她把自己交给了白沙溪,交给了黑茶。
一步一个脚印,
与顾客一同成长
2011年,熊伟琪开始了一个人在桂林单打独斗的日子。黑茶对于桂林市场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作为桂林的第一家黑茶专卖店,要想迅速站稳脚难度相当大。当地人对黑茶的认知几乎为零,面对客人如出一辙的问题(黑茶是什么东西,是黑色的吗?茶汤是黑色的吗?茶叶是黑色的吗?口感是什么样的?)熊伟琪只能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解释、引导。“我经常解释得嗓子都哑了。”可即便如此,结果依旧不如人意。“他们根本不知道黑茶是什么,那种对陌生事物的抗拒让人一时很难说通。”熊伟琪十分着急,随军的这些年,自己一直待在部队里,与外界的很多联系也都渐渐断了,自己又不擅长跟人打交道,毫无优势可言,只得从零开始。
时间一天天过去,店里的生意一片惨淡,没有人上门,即便偶有人来,交谈过后也很少会购买。如此下去终究不是办法,熊伟琪开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第一,对产品不了解;第二,缺乏销售经验。于是,她利用休息时间恶补黑茶知识,从口感、产品工艺、历史文化方面入手。在店里没事的时候就一遍遍练习泡茶、寻找诀窍;和客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仔细做好笔记,回去后继续消化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熊伟琪渐渐找到了方法:“跟客人推荐我们的茶,首先要从茶着手,讲明白什么是黑茶。然后,黑茶的原料是基础,工艺是关键,为什么白沙溪的黑茶做得这么好,影响力这么大,都要一一解释清楚。”熊伟琪认为,“不管什么茶,一定要拿给客户喝,让他去感受这个茶真正的好,教他看叶底、品茶香、品口感,这样才会有人购买。”有时遇上了比自己更懂茶的客人,熊伟琪便主动求教,向对方学习,一来二往,自己懂得的越来越多,顾客范围也拓展得越来越广,销售情况渐入佳境。
五年,渐入佳境
五年时间,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一个笔记一点收获,熊伟琪靠着自己的好学和毅力在这段艰辛的经销商之路上走出了自己的风格。一路走来,她清楚地记得这些年的点滴变迁,请第一个员工,开第一家分店,加盟的第一个经销商,这些就像她笔记本中密密麻麻记录的字符一样,刻在心里。
像熊伟琪这样鼓足勇气踏足一个自己一无所知的领域,并奋不顾身一头扎进去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可能不单单只是为了赚钱,却终在茶为之带来收益的同时享受到付出后得以回报的成就感,于他们而言,这不光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更是一番实现自我价值与兴趣爱好并驾齐驱的事业。
(远图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