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7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钟灵毓秀白沙溪

□ 赵光辉

白沙溪茶文化产业园。

    从事茶业报道多年,我对白沙溪这个名字太熟悉了,也对白沙溪黑茶的滋味很是欣赏。近两年两次错失赴白沙溪实地采访的机会,反而让我对白沙溪有了一种莫名的猜想和向往。2016年5月末,我终于来到了中国黑茶之乡安化,来到了白沙溪茶厂……

    几天的采访与徜徉之中,白沙溪在我的脑海中刀砍斧削般立体凸显起来;对这块土地千百年历史了解之后,白沙溪作为安化黑茶精彩代表的种种感受汇聚心头,进而化成四个字——“钟灵毓秀”。

    一江独宠一小溪

    一条大江,安详从容,漫江碧透,夹岸葱绿。原来白沙溪就坐落在资江边上。只有来到白沙溪茶厂,凭栏眺望资江,万物伫立,江水默默流动,你才能明白为什么资江这条湖南第二大江把满身的福气都给了白沙溪。

    资江上有无数条叫做溪的小支流,白沙溪就是其中的一条。但如果它处于资江上游,山高林密,坡陡水急,自然就无法让人享受到水的便利。到了中下游,资江水势浩荡,从历史记载看,正是发达的水运繁荣了安化黑茶的产销。在白沙溪的上面还有一个著名的柘溪水库,更造就了下游的安详。虽说现在都走公路运输了,但在安化黑茶的肇始时代,如果不是白沙溪与资江亲密交汇位置的得天独厚,谁能说今天的白沙溪会成为黑茶的翘楚?

    再往下游,江面开阔,已经不太适合车来舟往民生辐辏了。来时沿着资江边的公路溯流而上,走时又顺流而下:安化独得资江厚爱,白沙溪天造地设的优越位置得到了两次验证。安化,资江让你不大不小,白沙溪,安化让你独享宠爱。

    第一天夜里,我来到白沙溪茶厂北边灯光璀璨的千两茶之塔下,白沙溪就在塔脚下汇入资江。白沙溪,你应该感恩造物主的慈怀,还是应该铭记先民的慧眼?

    一石造就安化茶

    华夏山川形胜造就了无数都会、各样城郭。巨如长江与东海的聚首成就了大上海,细有茶马之旅繁盛社旗一时风华。如果仅仅只是资江一水之利,断难成安化黑茶之名、白沙溪之质。安化黑茶之奇还离不开资江怀抱里孕育亿年、天下少有的冰碛岩。

    2001年夏,中外地质专家偶然在安化柘溪镇发现了距今6亿年的冰碛岩层。不仅从中看到了6亿年前地球冰封期的地质变化,还确认安化是世界上冰碛岩最集中的地区,目前地球上85%冰碛岩在这里。陪同采访的黄德开老师就是安化人,他带我见到了传为奇谈的安化冰碛岩。它的外表貌不惊人,但石中有石的特点让它格外容易辨认。它是大自然造物主运作的“混凝土”,浑身散发着地质巨变、毁灭重生、涅槃再造的雄浑与霸气。

    正是这雄浑与霸气造就了安化当地特有的大叶种黑茶树,造就了安化黑茶的霸主地位。地质学家说,拥有冰碛岩的地区,会形成一种相对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生长在冰碛岩上的安化黑茶树种,其茶叶的口感和物理功效比起其他的茶树品种要高出一大截,其中所含的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比其他茶叶高出2倍以上,“有冰碛岩的地区必出好茶”正出于此。

    第二天,我们来到白沙溪茶厂位于资江对岸的钧泽源茶叶基地。登高望远,一江穿流,白沙溪茶产业园横跨两岸。左岸是风景如画、秩序井然的厂区,右岸是人文悠久、自然洁净的钧泽源茶叶基地。在满山枝繁叶茂、枝叶粗壮的大叶茶树的簇拥下,听着江风吹奏的茶树唦唦声,我理解了数年来萦绕于口中的白沙溪黑茶醇厚悠远滋味的来历。

    当年,拿破仑远征埃及时将队伍集结于金字塔下,他骄傲地说:“士兵们,4000年的历史在俯视着我们!”那一天,我对自己说:6亿年前的地球酝酿的滋味,辗转通过安化黑茶来到我们的口中,冥冥之中的缘分岂是一句话说得清的!

    一花馥郁黑茶香

    在白沙溪黑茶博物馆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十两、百两、千两茶高低错落的姿态,还了解到白沙溪茯茶与千里之外陕西泾阳一段传奇佳话。可以说,老陕的智慧贡献用一朵“金花”为安化白沙溪黑茶增添了别样的馨香。

    这得从茯茶的起源说起。16世纪40年代初,一支陕西泾阳茶商队在安化购进一批“安化黑茶”远销西域。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甘肃地段,时值伏天,途中遇雨,驼马背上的茶叶渗水(当时是用竹篾大包捆压而成),茶商们只好停下来等待停雨。不想又遇几天风沙,待继续前行已是四五天后了,他们闻到一种从来没有的香味,仔细辨别是来自茶叶,便打开一包察看。不看则已,一看之下茶商们吓得目瞪口呆:茶叶内满是金黄色的小颗粒,似乎霉变变质了!赶紧又开包检视,都成了这样。这次只怕是把本钱都赔进去了。正难受着急,有人提议:“反正已经走这么久了,如果把这些茶抛在路上太可惜,还是运到西域去碰碰运气。”大家硬着头皮继续向前走。

    又行走了几天,遇到很多人急急而来,表情沮丧,还有人哭泣。打听问话,对方只是绝望摇头。到达前面这个村庄的时候,见有人在路旁奄奄一息,有人在跪地祈祷。一定发生了不寻常的事情!一位老者对茶商说:“我们这里发生了瘟疫,死的死逃的逃……你们赶快离开吧。”商队商议后,放下些茶包,以减轻马队压力,赶快离开了瘟疫之地。

    商队离开村子又走了好几天,忽听身后马蹄声声,回头见尘土飞扬。一队快马紧追上来。难道刚躲过瘟疫又遇上强盗?说话间,十多匹快马追上商马,全都下马朝他们跪拜。定睛看为首的正是前几天那个村庄的老者。老者说:“感谢上天派的使者带来‘神叶’救了我们村庄,我们是来感谢你们的!”原来是茶商们放下的茶叶产生了奇效,瘟疫得到了控制,感染瘟疫的病人都有好转,并且再没有死人了。商队被老者请回村庄,受到全村人热情的招待,并以高价将所有茶叶买了下来。

    茶商们满载而归后,反复思考这个“变霉”的茶叶怎么有如此奇特的功效呢?据村庄的人说,感染瘟疫的人主要是腹泻,看来是茶叶中的黄色小颗粒产生了神奇作用。于是,他们从安化又购进茶叶原料回到陕西泾阳,反复试验、研制,通过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茶叶的紧密度,这样的黄色小颗粒再次产生。就这样,在 1640年代,经人工制作成的砖状带有黄色小颗粒的茶叶在泾阳诞生了。他们依据其黄色取名叫“金花”。又因“金花”产生的时间在伏天,具备有土茯苓的功效(止泻),给边区人民带来了福音、福气,所以起名为茯茶、伏茶、茯砖茶或福茶,同时也叫“泾阳砖”。

    茯茶制作成功之后的300多年里,陕西泾阳人一直从安化购进原料制成茯茶,再远销到西北边区。300多年后的1943年,安化人在安化江南坪创办的“湖南省砖茶厂”(白沙溪茶厂前身),也想把茯茶的制作技术引到安化,但试制未获成功。

    新中国成立了。白沙溪茶厂组织技术人员,并聘请湖北生物学教授做指导,历经3年的努力,终于在1953年,诞生了湖南第一片茯砖茶。从此,安化原料运到陕西泾阳制作加工茯茶的历史被改变了。

    现在,金花已经有了个科学的名字——“冠突散囊菌”。在白沙溪茶厂,我们一边品尝着白沙溪的茯砖茶,一边听着这个传奇故事。一个感受涌上心头:如果不是自然的恩赐、历史的驱使,诞生于西北的“金花”何以花落安化、馥香白沙溪呢!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