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30日,中国供销电子商务发展联盟在京举办两期“‘供销e家’县域体系建设培训班”。此次培训是“供销e家”全国平台与各区域供销合作社系统实现实质性对接的重要前置性工作环节之一。“供销e家”已经拿出推动县域电子商务建设规划落地的具体方案和操作流程,提出以全新的、社会化支持方式对接升级现有县域农村商业模式,迈出了建立可复制的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生态的第一步。
在培训班上,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经济发展与改革部副部长马继红介绍了全国总社就贯彻落实中发〔2015〕11号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发展的规划。中国供销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国生诠释了“供销e家”将是一个以地方特色综合便民服务电商平台为链条,以资本为纽带,良性循环的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生态。电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戴海涛也就“供销e家”县域电商建设原则、核心竞争力、核心化差异特点、运营及盈利模式进行全方位解读。来自全国27个省、直辖市,53个县区的供销合作社、电商公司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共120余人参加本轮培训。
内部动力和市场压力催生供销电商独特优势
从全国大流通市场的角度看,电子商务的优势已经一览无余,做不做农村电商已经根本不需要再讨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工作,中央领导同志曾多次对供销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予以肯定,在中发〔2015〕1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形成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改革任务。去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专程调研总社“供销e家”电子商务平台,并对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可以说系统既面临着最佳政策机遇期,又遇到了互联网冲击传统商业业态的机遇期。如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王侠,在今年总社六届二次理事会报告中指出:“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时代不可阻挡的潮流,供销合作社发展电商,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事关供销合作社生存发展。”这几句话深刻道出了供销合作社做电商的重要性、紧迫性。
据马继红介绍,总社2015年初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意见、三个方案”,大力推进供销合作社体系的电子商务进程。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国19个省级社、190个地市级社、850个县级社被纳入当地政府电子商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范围,其中9个省级社、43个地级社、339个县级社成为当地电子商务工作主抓单位,全系统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1829家,电子商务交易和在线商品销售总额实现3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具有供销合作社行业鲜明特征的电商阵营正在逐渐形成。同时,总社正在积极争取政策,统筹各方资金,通过集中强化“供销e家”的平台引领带动和资源整合作用,加快推进全国平台与整个供销合作社系统对接,实现上下贯通、协同发展。这次培训班的任务,就是电商公司要与各地供销合作社共同落实发挥各层级优势,形成优势互补、资源有效配置、业务有机对接等供销电商落地的整体设计方案。
尽管农村市场对于电商业态还算是一个蓝海,但各类第三方电商企业凭借着在城市积累的电商经验、网站流量和品牌知名度,已经开始通过建立县级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招募乡村推广员或乡村合作点的地推模式延伸到农村市场。虽然他们做“三农”工作并不是内行,但在县域的布局推进速度惊人,留给供销合作社占领市场的时间并不充裕。
马继红分析,供销合作社扎根农村,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经营服务网络健全,熟悉农村市场;主体多元,产业覆盖面宽。供销合作社发展农村电商优势明显,有基础有能力成为农村电商的“国家队”。从各地正在运行的供销电商案例来看,电子商务推进了供销合作社系统资源整合、联合合作,突出“为农、务农、姓农”的宗旨,一网多用、双向流通、供销并举、综合经营的综合优势得到体现,已经成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促进传统供销商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也是供销合作社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
虽然农村电商模式尚未成型,但大家都很清楚地意识到供销电商工作的重点在农村、农产品,重要阵地、重点环节在县域,要加大力度、着力加快县域电商的抢滩布局。刘国生表示,“供销e家”定位打造“以县域为核心全国互联的农村电商生态”,正是巧妙利用了供销合作社在县域商业区域独立的分散性优势,把“供销e家”作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电子商务发展的总平台,以“前台个性化、后台一体化”的原则,既能够避免基层社软硬件设施的重复投入,全国各地区域性、专业性供销电商小平台可直接与“供销e家”大平台进行资源和业务对接,使全国平台更好地为地方终端提供云计算、大数据、物流、产品推广等服务;又能够充分发挥县域电商经营主体在区域市场的主渠道作用,专注地做好销售区域半径内的商品组织和交易。这样,全国大平台与各地供销合作社小平台就建立起了各有侧重、功能互补的有机整体,“供销e家”的创新模型把供销合作社独特优势完全发挥出来。
给出全国平台与县域商业对接具体方案及发展规划
在培训班上,电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戴海涛表示,遵循“全国平台搭系统做服务,地方平台抓运营做生意”“前台千县千面多样化,后台统一结算、统一数据一体化”“公益性和市场性并重”的原则,根据供销合作社整个体系商务业态分散、区域经营分散的特点,“供销e家”全国平台在联合县级商业单位时,在突出系统传统农资、农特产品等优势品类的前提下,并不限制业务种类,从农村日用消费品的民生服务到农业生产的农资与种植服务,从土地流转托管到地方农产品销售,从O2O、B2C、B2B到实体经营超市,从代购代销到金融服务,只要是能够做实做强的线下业务,都可以成为全国平台与县域电商的对接入口。也正是由于各地供销合作社情况不同、优势资源各异,利用互联网手段和全国平台这个工具,可以统筹整合实体经营网络,加强基层经营服务网点的布局、信息化改造和村级、社区服务网点功能,开展多样化的增值服务,夯实为农服务前沿阵地,构建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的“最前一公里”体系。
“供销e家”明确了县域体系建设流程,提出分三个阶段做好全国平台与县域商业对接模板建设。
第一阶段为标杆打造期,通过筛选、对接,打造10—20个县域运营中心示范样板,同时摸索经验,调整运营模型、平台模板,完成供销电商的商业模式定型。
第二阶段为初步扩张期,在示范样板磨合运营的基础上,有重点、有步骤地快速复制扩张,初步实现“供销e家”在全国各省区域的相对全覆盖,并联起全国县乡镇范围内的供销商业网络,形成全国供销商业联网规模化。
第三阶段为高速成长期,在3年内打造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30万个村镇综合服务网点,供销合作社现有业务全面上线,并通过“供销e家”并联的全国供销网络及拥有的市场资源,实现50%以上网点进入盈利阶段,全国平台与县域系统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探求更大的资本联合和发展。
“供销e家”副总经理李训洋在培训中对县域电商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支持方式、项目申报和评审、项目建设及后续运营管理等也做了详细介绍。据电商公司总经理助理郭荣敏介绍,“供销e家”全国平台已经启动了与各地供销合作社系统对接工作。凡是符合合作标准的单位,均有机会与全国平台对接,届时还将获得相关建设资金支持。
在培训会的最后,还设置了与会人员互动问答环节。来自山东、辽宁、云南、黑龙江、新疆等地区的代表争相提问发言,表达了对运营模式的认可和积极参与的热情,也就各自地方的特点,在前期运营工作中的疑惑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希望获得的支持展开沟通,刘国生、戴海涛、李训洋也就这些问题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复,同时希望各地能够发挥优势,调整运营管理方案,尽快与“供销e家”全国平台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