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7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服务终端进村 惠民成效初显
——探访甘肃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本版文图由本报记者吉宝飞采写、拍摄

 

    在村里的供销综合服务社购物如今已经成为甘肃省古浪县圆梦新村村民李建国的习惯。他说:“这里东西全、价格也不高,特别方便。”李建国打心眼里喜欢这个给他生产生活带来方便的服务社。在两个月前,如果想买农资等商品,就要跑到60公里外的大靖镇,来回需两三个小时。而现在,这些商品都可以在服务中心买到,他从家到这个小店只要两分钟。

    圆梦新村综合服务社是由古浪县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至胜有限公司与圆梦新村村委共建,处于圆梦村的中心地,设置了日用百货、农资销售、互惠金融、果蔬销售、电子商务、生产服务等板块,为农民提供农资供应、日用品经销、农产品购销、物流配送、农业技术、农机具租赁、土地托管、代缴代办、村务代办等生活生产服务。

    “老百姓信任供销合作社,对产品质量放心,特别方便,深受村民欢迎。”圆梦新村村支书郭林春告诉记者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在服务村民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实力,实现了富农兴社。“自5月份试营业以来,每天日用百货销售额在300元—400元,化肥农资共销售4万多元。”服务社的负责人刘成龙说。

    “供销合作社离不开农民,要依靠农民振兴;农民也离不开供销合作社,要依托供销合作社致富。”作为古浪县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建设的执掌者——古浪县社主任杨栋深有感触地说。

    在甘肃像李建国这样,因供销合作社的服务而提高了生活质量的人还有很多。

    借“势”谋变 绘制综合改革蓝图

    数字是最好的佐证。一年多来,甘肃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成果鲜活地呈现在这些数字上:截至2016年6月底,新增乡镇基层社154家、新增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861个、新增农民合作社联合社46个,全省系统实现销售总额240亿元,同比增长11%……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把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将27项重点工作逐一分解到部门和市州,还制定了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而对供销合作社定位和政策含金量之高,也是前所未有。

    “当前,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供销合作社的为农服务作用,供销合作社的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期,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借助大‘势’韬光养晦,谋求华丽转身。” 甘肃省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主任李秀娟开宗明义,“有了好方案,如何选择一条好路径至关重要。”

    遵循《决定》和《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甘肃是农业、贫困大省的实际,紧紧围绕全省“三农”工作大局,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为核心、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根本、以强化基层社和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为重点,甘肃省社绘制了以创新“三大机制”、构建“三个平台一支基金”、打造“甘肃新供销”的改革蓝图。“‘三大机制’即联合社治理机制、社有企业经营机制、为农服务机制,是改革路径;‘三个平台一支基金’包括村级供销综合服务平台、‘网上供销社’即省级信息平台、农村物联网社会化服务平台、供销合作发展基金,是改革载体;‘甘肃新供销’是改革目标。”甘肃省供销合作社副主任寇明尚诠释。

    强基固本 改革组织体制机制

    甘谷县社开展的“社企双线运行机制”和“三社合一”村级供销互助合作社试点,在总社召开的广东现场会上做了交流推广。这既是甘肃省社组织体制机制的改革样本,也是其基层组织建设的表率。

    本固而枝荣,根深而叶茂。按照中央与省委文件精神,甘肃省社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制定了推进乡镇基层社改造、建立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领办农民合作社三项重要举措,并把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作为关键环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目前,第一批试点已经在古浪、民勤两县建成。

    古浪县依托社企,与扶贫攻坚结合,将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建在移民新村,为下山入川的贫困农民提供精准、便捷、高效的综合服务,使“搬得下、稳得住、能支付、可发展”成为现实。圆梦新村供销综合服务社便是典型代表。

    与圆梦新村供销综合服务社不同,民勤县中陶村供销综合服务社是由三雷镇供销合作社与村“两委”、金光高效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受益于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2015年金光高效专业合作社社员年底分红由2014年的5万元增加至12万元,比前年增长了一倍多。“合作社效益好了,不但产品售价高了,而且农资采购成本也下降了5%。”金光高效合作社理事长、中陶村党支部委员、中陶村供销综合服务社负责人仲海军高兴地说。

    遵循“因地制宜、开放办社”的理念,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采取自建、与村委会共建、社会资本联建等形式开展,职能设定为:为农民提供农资供应、日用品经销、再生资源回收、电子商务、合作金融服务、物流配送、土地托管、庄稼医院、代缴代办等全程综合服务,这些也是“甘肃新供销”的标准化建设之一。通过构建村级综合服务社,甘肃省社将供销服务终端延伸至村,经营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打造了“十分钟”服务圈,打通了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从组织建设经营业务上密切了与农民利益联结。按照改革规划,今年甘肃省全系统将在58个贫困县、17个插花县改造建设1000个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

    革故鼎新 布局新领域、新业态下的服务体系

    面对先行的全国综合改革试点省,甘肃省社不急不躁不盲从,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布局在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合作金融、土地流转与托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新领域、新业态的拓展及探索社有企业改革转型,亮点已逐步显现。

    白银市供销合作社探索了“供销合作社+村党支部+理事会+农户”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模式,范围覆盖全市,资金总额达8503万元,入社农民2.9万户,已为8042户农民发放借款3710万元。

    张掖市社依托社有企业和领办农民合作社,大力推进土地托管服务,土地托管面积达26万亩。其中,张掖市金花寨小米专业合作社与112家种植合作社、56个种植大户、15个村委会签订了“订单式”托管合同,助农增收8000多万元。截至目前,全省系统累计流转和托管土地35万亩。

    民勤县、环县、民乐县供销合作社建立了废旧农膜捡拾、收购、加工的市场化运作体系;兰州市社探索奥菲汽车、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回收拆解和农业废弃物等回收利用,建立了网上预约回购业务和加工利用生产线。上半年,全系统完成再生资源回收额18.7亿元,同比增长35.4%。

    省农资化肥有限公司联合系统内外企业共同开发的“甘肃农资·爱农资”手机电商平台,实现了全省农资供应模式升级换代。同时,还与省农牧厅、中农控股五洲丰肥业合作,在全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土地托管、病虫害防治等系列化服务。

    为顺应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变革,甘肃省社还积极谋划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布局。一方面,部署“网上供销社”省级信息平台,对上与总社“供销e家”对接、中间与全省大数据平台和外省市供销社链接、终端与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对接,将实现全国资源共享、全省信息互通,推动全省农业转型;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国际金融贷款支持,建立“互联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全省农业重点项目远程指导、远程服务、远程物流配送和远程农产品质量追溯。

    一小步的尝试、一个在小范围的细微变革,从体制机制、发展动力等各个角度改变着供销合作社一个区域性目标任务的确立、一个基层社在与农民利益联结上的探索、一个上下级之间联合机制的建立、一个双层经营体制的实践……甘肃省社系统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