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镇位于顺义新城中心区主城区组团,引领着全区城市化发展进程,实现顺义区“建设绿色国际港、打造航空中心核心区、共筑和谐宜居新家园”的战略目标,首先要实现基层群众的宜居梦。沙坨村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项目是响应群众迫切期盼、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借助全国、全市大力推动棚户区改造项目的东风,2015年7月13日,沙坨村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项目,经北京市重大项目办联席会议研究同意纳入2015年市棚改计划。
基本情况
沙坨村机场噪音问题困扰了基层群众多年,被列入了顺义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的民生工程。在区委、区政府及主管区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住建委、征收中心的大力支持下,11月27日正式启动了民宅拆迁工作,全额奖励期15天内民宅签约率达到100%,拆迁工作完美收官。在拆迁过程中,严格政策标准,严肃工作纪律,依法拆迁,干净干事,拆迁流程设置科学合理,相关单位配合协调顺畅,全体人员上下一心、精诚团结、齐心协力、高效运作,确保了拆迁工作顺利推进。从方案确定到动迁工作完成仅用72天,资金到位后11月11日项目立即启动,1个月内先后完成了入户测量、预分方案制作、评估结果公示和动迁工作,动迁第一天签约率就达到近7成。期间没有发生以权谋私行为,没有发生扰乱社会秩序行为,没有发生特殊信访事件。
主要措施
沙坨村棚改项目充分借鉴了本区和兄弟区县拆迁工作先进经验,立足于发展新阶段和现实新情况,遵循“以人为本、政策清晰、精简高效、务实创新”的原则,突出创新性、导向性、针对性和规范性,努力弘扬拆迁正风、清风、新风。
一是突出创新性,立意高远,树立标杆。制定方案时,着眼全区、立足长远,意在推动顺义拆迁改革创新,争取立标杆、做表率、树品牌。组织机构精简高效。简化了以往区属各职能部门参与拆迁指挥部的庞大机构设置,仅列入属地政府、实施主体、管理公司、村委会等必要机构,实现了组织的高效运转。运作模式更加专业。注重发挥市场作用,政府将更多精力用于宏观协调、监管指导与服务保障,由区政府授权企业法人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由实施主体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公司进行全程管理和具体实施。拆迁政策更加清晰,突破了以往内容简单、模棱两可、随意性强的模式,将以往未成文的工作惯例等内容,明文写入拆迁政策。
二是突出导向性,弘扬正气,倡导新风。制定拆迁政策着眼于弘扬拆迁新风,坚决抵制不良风气,鼓励引导诚信守法行为。比如,新设宅基地合法利用奖,提高合法宅基地内空地奖额度,引导基层群众科学合法利用宅基地,既保障了村民的经济利益,又在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坚决打击不良行为。比如,拆迁前抢栽抢种的一律不予补偿,对容积率超过1的部分从补偿上坚决予以控制,在宅基地外未经审批建设房屋的不给予宅基地合法利用奖,有效遏制了抢扩建、挤街占道、投机造假等不良行为。
三是突出针对性,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尊重历史,坚持问题导向,对以往拆迁工作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进行破解革新,对多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合理诉求予以研究考虑,使拆迁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群众意愿。比如,针对本区执行多年的人均“45+9”平方米与全市统一执行的人均50平方米回迁安置标准不一致、拆迁手续无法推动的情况进行大胆改革,新设安置房奖励,统一了标准,破解了问题;提供两种途径选择安置面积(按照人均50平方米或按合法宅基地面积的70%标准控制),既有效降低了滞留户产生的可能性,又保障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四是突出规范性,敢于突破,全面公开。为增加拆迁透明度和公信力,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真正做到拆迁在“阳光”下运行,本项目实施拆迁过程“全公开”、重要节点“六公示”的工作机制。拆迁过程“全公开”。即:组织机构、拆迁政策、工作流程、工作人员和拆迁结果全公开。重要节点“六公示”。即:拆迁方案、入户调查数据、认定结果、签约进度、选房顺序和安置结果公示。筹备期间,副区长禹学垠多次主持召开工作会议,重点研究拆迁政策和程序,明确要求沙坨村拆迁必须实现公开、透明、规范。拆迁期间,工作人员全部配备执法仪,入户时全程录像,通过LED显示屏逐户公示结果;纪委监督组和宅基地认定组全过程参与,着重监督“全公开”“六公示”的落实情况,严肃拆迁纪律,保障群众权益,维护和谐稳定。
经验启示
“鉴往知来,激流勇进”。沙坨村棚改项目拆迁工作取得的良好效果,进一步提振和坚定了我们解决疑难问题的信心和决心,为开展其他村庄拆迁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是赢在顶层设计。定基调、把方向、绘蓝图是实现拆迁完胜的决定因素。面对群众利益诉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化的外部环境,以及顺义区拆迁政策十多年不变的现实情况,决定了拆迁工作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借棚改东风,区委、区政府高瞻远瞩、敢于作为,下定决心以沙坨村棚改项目为契机进行改革创新,在拆迁政策、运作模式上给基层“放权”。在方案制定期间,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给基层出谋划策、鼓舞打气,在动迁关键环节、棘手问题上敢于承担责任、拍板决策,为拆迁工作取得成功注入了无穷的力量。
二是重在精心筹备。充分的准备是实现拆迁完胜的关键因素。应该说,动迁前的筹备工作量相当于全部拆迁任务的80%。“想尽一切可能,穷尽所有问题,用尽一切办法,做好全部准备”是我们开展筹备工作的中心思想。项目启动前,区镇两级政府、各职能部门、管理公司等率先行动、提前介入,区镇两级领导多次深入一线调研,对拆迁政策不断修改完善;针对群众普遍关注的阳光拆迁,从初期培训、人员配备,到科学合理设置工作流程,指挥部进行了周密部署、多次演练,特别是预判到动迁首日将出现村民集中签约的情况,更是将筹备重点放在了力量配备、工作衔接上,确保了动迁首日的成功顺利,奠定了拆迁成功的基础。
三是贵在政策一致。顶住压力、镇静从容,执行政策不走样、不跑偏是实现拆迁完胜的核心因素。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执行到底”,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和评价拆迁工作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在政策制定时,条款清楚、数据精准,群众自己就可以算出自家补偿款,从源头杜绝了弹性空间;在动迁前期,强化宣传拆迁政策,坚决打击谣言;在动迁瓶颈期,顶住来自各方的压力,坚决保持政策一致性、连贯性,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者占便宜,坚持到底,最终赢取胜利。
四是胜在党建有力。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是实现拆迁完胜的重要因素。沙坨村棚改拆迁中,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做好整体把控、统筹协调、监督指导、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确保了拆迁进程高效顺畅。同时,抓住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两个关键,党支部班子多次开展思想动员,主动入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听取心声、疏导情绪、消除疑虑、化解矛盾;全体党员带头签订协议、带头交房,让群众安心、放心。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在具体实践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拆迁政策还存在一些漏洞,新增的个别条款实操性不强,部分群众还存在惯性思维和侥幸心理、思想观念转变尚需时间,集中回迁安置的方式不能满足群众的差异化、多样化需求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认真对待、结合实际、探索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