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对银行业支持服务经济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尤其是对处于农村金融最前沿的农村商业银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南昌农商银行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已发展成为一家资产总额近600亿元、各项存款近400亿元、年创利润突破11亿元、年纳税规模突破3亿元的银行机构,存款市场份额跃居南昌市第7位,主要风险指标持续优于二级监管标准,是江西省农信系统唯一一家连续5年监管评级达到二级以上的农商银行,连续两次被中国银监会评定为“全国农商银行标杆银行”。
加强管理创新 为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加强管理创新是企业提升经营水平的必然选择。南昌农商银行通过对组织架构、经营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使资源配置得到全面优化,为转型升级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完善组织架构。在江西省农信系统率先推进事业部制改革,在法人本部设立小微贷款事业部、公司事业部、“三农”事业部、清收事业部四大事业部。除清收事业部外,其他事业部设置了前台营销岗、后台评审岗及综合管理岗,建立前、中、后台相互分离、互相制约的管理机制。重点以调整信贷结构,提升500万元以下小微贷款比重为目标,将小微贷款事业部作为本行做优做强“微贷”业务的突破口,通过下放经营管理权,实行总行授权下的贷款自行审批、成本独立核算、业绩单独考核,提高对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在此基础上,以提升内部管理和运营效率为目标,在“三农”事业部实行审批小组委员会签制,对辖内单户500万元(含)以内的小微(“三农”)信贷业务实行“集中决策、分级授权、有效监督”的运行模式,提高审贷工作效率。当前,该行正积极探索票据中心、金融市场部等重要业务条线部门实行事业部制管理模式,希望通过业务专业化、集约化管理,充分利用和整合优势资源,建立高效的营销和客户需求响应机制,提升竞争能力,赢得长远发展。
优化经营机制。按照“做大做综合、做小做特色”的思路,根据网点服务区域及目标客户不同,对网点功能进行合理定位,实施分类管理,打造了一批旗舰网点和功能性网点,建立了面向市场、贴近客户的灵活经营机制,网点的整体服务功能和效率得到全面提升。在不弱化风险管控的前提下全面优化业务流程,一般授信业务3-5个工作日办结,发挥法人银行决策链短、经营机制活的优势。此外,大力实施网点转型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依托内训师团队,全面完成了80多家经营网点的转型工作,实现了从核算交易型向主动营销型的转变,并将更多人力资源导向定期的外拓营销,极大优化了网点人力资源配置及综合营销效率,释放了网点发展活力。
强化成本管理。强化边际成本观念,加强本量利分析,努力匡算每项业务、每个环节的成本,认真测算每个网点的保本平衡点,严格进程成本控制,提高投入产出比。今年一季度,该行成本收入比较上季度下降6个百分点,提质增效成果显著。此外,以江西省联社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系统上线为契机,以实现利润为导向,将考核的重点由规模转移到效益上来,并以效益为划拨费用的根本依据,引导网点增收节支,提高发展效益。2015年度江西省农信社综合考评中,该行人均利润高居全省成员行社首位,达102万元。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从打造“百年老店”和实现长远发展的高度,谋划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确保人才结构不断层。创新开展管理培训生项目,从高学历青年员工中选拔30人为管理培训生,通过轮岗等方式进行专项培养,充实后备干部人才库。同时选派一批素质高、潜力大的青年员工到人行、银监、金融办等政府部门挂职交流,密切与政府合作关系,帮助青年干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开阔视野。
加强渠道创新 为转型升级拓展新空间
面对金融脱媒、技术脱媒、利率市场化等带来的挑战,主动调整收入结构,以加快发展金融市场业务等为主抓手,依托业务创新促发展转型,努力寻求新的盈利渠道。2015年,该行共实现非贷款利息收入11.75亿元,占各项收入的41.58%。
组建上海金融市场业务团队。以组建上海金融业务团队为契机,利用当地资源、渠道、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着力把上海金融市场业务中心打造成全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升级的突破口,以及经营效益的又一增长极;全方位加强同业合作,充分发挥本部金融市场部以及北京、上海金融市场业务中心的优势,在与四大行、国开行、招行等大型银行合作的基础上,将合作范围进一步拓宽至地方性商业银行、券商、信托等机构,进一步增强市场活跃度和品牌知名度,继续扩大债券、同业投资交易总量,提高收入水平。通过创新发行同业存单等方式,增加主动负债渠道,拓宽投资资金来源,有效弥补自有资金不足,在不断做大资产规模的同时,有效提高资金整体收益。
大力发展票据业务。大力推广“百福票据通”系列产品;加快票据流转速度,做大转贴现业务规模;加强与行业的交流学习,拓展新的业务渠道,寻求市场套利空间;同时增强对市场利率走势的预判,科学安排票据业务规模和交易时机,不断扩大利差收入。
积极筹建金融租赁公司。借助省会城市资本、信息和监管评级等优势,与江南租赁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着手开展“银赁通”业务,打通新的盈利渠道的同时,为筹建金融租赁公司积累经验。
积极筹建金融租赁公司。借助省会城市资本、信息和监管评级等优势,与江南租赁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着手开展“银赁通”业务,在打通新的盈利渠道的同时,为筹建金融租赁公司积累经验。
提高与互联网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依托省联社集电商、社区O2O和便民生活服务于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大平台,整合线上和线下资源,使贷款从办理到发放都实现智能化和线上操作,有效提高了办贷效率;作为唯一合作单位,与南昌市便民服务项目—天虹微喔签署了ATM独家布放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市天虹微喔便利店布放自助设备。同时,通过在南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竞价,取得了南昌地铁1号线全线ATM机的独家布放权,在全线具备布放条件的18个地铁站点布放45台自助设备,力争为客户带来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现代金融服务。
加强平台创新 为转型升级打开新局面
创新服务前提是创新平台。南昌农商银行通过积极与政府、园区、行业协会等组织互动,整合各种有效资源,创新搭建信用合作平台,促进双方优势互补,实现多方共赢,推进服务转型升级。
与政府部门互动,大力支持就业创业。加强与地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在成立下岗再就业贷款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服务对象和业务范围,将其打造成集下岗再就业服务中心、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妇女创业服务中心、退役士兵创业服务中心等为一体的综合型创业贷款服务中心,为社会困难群体发放贴息贷款,大力支持困难群体就业创业。同时,为深入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与政府、创业孵化基地共建合作平台,为南昌市10家创业孵化基地提供授信总额1亿元的创业资金,并在制定信贷政策、审批权限等方面予以倾斜,实行优先调查、优先评级、优先授信、优先发放贷款等,为创业孵化企业创业融资开辟绿色通道。
与园区管委会互动,主动服务园区企业。先后在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小蓝工业园区、昌东工业园区等小微企业聚集的工业园区,组织举办“走进园区政银企对接”专场活动。与园区管委会合作,采取政府搭台、银企对接的方式,主动为园区小微企业送资金、送项目、送服务, 共对接企业500余户,授信10亿多元,深受地方政府和园区企业好评。
与协会组织互动,促进小微企业抱团发展。积极支持协会成员企业(商户)发展,承办“服务小微企业、促进江西崛起”小微企业贷款集中授信签约仪式,与洪城商会等7家商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对商会会员授信50亿元;在江西省侨联的支持下,组织召开“侨企银”座谈会,与省侨商联合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提供授信额度20亿元的融资服务,大力支持侨商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