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6年6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围绕特色产业可以做很多事


    供销合作社是为“三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如何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致富,一直是供销合作社为之努力的方向。大岭山供销合作社以当地特产荔枝为抓手,围绕如何让作为大岭山的名片的荔枝产业更上层楼,如何让“糯米糍”声名远播、如何让农户在荔枝上得到更多实惠等问题,通过组建合作社,打造了良好的生活和销售平台,不仅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也进一步增强了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能力。

    讲述: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供销合作社主任  邝建文

    似火盛夏,又是一年荔枝丰收季。在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糯米糍荔枝的甘甜清香再次成为诱人的焦点。颗颗饱满圆润的荔枝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今年,在大岭山供销合作社的带动下,与供销合作社建立“农超对接”关系的13个荔枝生产基地的果农喜上眉梢,通过供销合作社渠道卖出去的荔枝已经超过两万斤。

    果农荔枝卖得这么好,我们是有秘诀的。大岭山镇位于东莞市的中南部,地理位置优越、气候良好、土壤肥沃,自古以来当地的农民就有种荔枝的习惯。上天的眷顾和大自然的恩赐,使得我们大岭山镇产出的荔枝外表鲜艳招人爱、肉质甜美惹人醉,深受国内外人士欢迎。世界荔枝看中国,从产量上看,是以茂名的荔枝出名。但是,从质量和口感上来说,还是我们大岭山地区的荔枝更为优秀,这其中又以大岭山糯米糍荔枝品质为最佳。“糯米糍”曾荣获1992年首届全国农产品博览会金质奖,桂味荔枝获得1997年农博会名牌产品。

    供销合作社是为“三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如何让作为大岭山名片的荔枝产业更上一层楼?如何让糯米糍荔枝声名远播?如何让农户在荔枝上得到更多实惠?这一切都是摆在大岭山供销合作社面前的机遇和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利用供销合作社的流通优势,组织当地农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从荔枝的生产源头到销售终端全程参与,从而达到为农服务、助农增收的目的。

    2015年,为了应对当年的荔枝生产旺季,大岭山供销合作社从年初就开始着手筹建“岭供荔枝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组建吸引了大岭山当地农户的积极参与,这些农户中有老供销合作社人退休后致力荔枝种植的,有荔枝新品种的培育者,更有主打优品“糯米糍”的农户。他们积极响应我们的号召,一方面出于对供销合作社的信任,一方面他们也希望能通过合作社进一步拓宽产品销路,加强同行的强强联合,加强种植技术交流和互动,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加收入。

    大岭山镇岭供荔枝专业合作社集生产、营销、社会服务为一体。合作社本着以“民主管理、合作发展、共同富裕”的发展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多方位为社员提供生产、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技术、营销等服务为立足点,以带动更多的农户走向富裕为根本目标,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场运作机制,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多赢”的终极目标。

    我们作为组织者和领办者,不仅希望能够通过供销合作社的自身优势把果农组织起来,也希望通过合作、引导等方式,充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拓宽荔枝销路,为农户解决销路、为农民办一点实事。同时,还希望通过成立荔枝专业合作社,打造良好的专业平台,拓展荔枝干等现有业务,提升供销合作社的社会形象和地位,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解决了生产的难题,我们就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荔枝的保鲜和运输方面。荔枝虽然味道甜美,但是非常不易贮存,所以出现了“荔枝只有岭南有,他乡只闻荔枝声”的状况。近些年,随着全国快递业的发展,荔枝正在走出东莞“飞”向全国。但是,由于荔枝的成熟期较为集中,致使荔枝的最佳食用时间只有十几到二十天左右,很难满足广大消费群体的意愿。

    从2009年开始,在大岭山镇镇委、镇政府和我们东莞市供销合作联合社的支持下,大岭山供销合作社成功开发出糯米糍荔枝干产品,并成为全市荔枝干生产第一家。一方面,解决了荔枝的保鲜和运输桎梏;另一方面,在荔枝出现滞销时,以“保底价”收购果农卖不出去的新鲜荔枝加工成荔枝干,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在这之后,大岭山供销合作社一直关注市场动向,研究和探讨在糯米糍荔枝干业务基础上延伸更多的特色业务。到目前为止,已相继开发出荔枝蜂蜜、龙眼干等特色产品,受到了消费大众的认可。仅2014年就销售荔枝干15吨,成为大岭山供销合作社发展农副产品的主打业务。

    成立荔枝专业合作社也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打造为农服务重要抓手的重要举措。岭供荔枝专业合作社,不仅将当地的特色荔枝产品成功地打入市场,也提升了大岭山供销合作社在农副产品业务上的发展后劲。

    下一步,大岭山供销合作社将增强荔枝专业合作社的功能和作用,在技术指导、农资供应、供求信息、生产销售等方面发挥供销合作社资源、品牌和渠道等优势,探索以“农超对接”“互联网+”等方式帮助果农增产增收,让大岭山荔枝香飘万里。

    (叶梓编辑整理)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