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6年5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追茶

湖北民族学院 马定莲

    手捧玉露,无法释杯,这种传承古法工艺的蒸青绿茶,释放着茶韵,浸润着茶心,慰藉着茶魂。很多来恩施问茶的人,都是怀揣着一份对传统的敬仰与好奇而来的吧!

    当你浸淫在中国古代茶史的长河里,方知“蒸青”二字的背后的核心价值,它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一种文化的符号,承载着当代茶人“梦回唐朝”的渴望;当你周游世界,才发觉“仙居恩施”所诠释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意义,一个连神仙都舍不得走的地方,她的气候、环境、温度、湿度、光照、海拔、云山、雾海……恩施多么适合种茶呀!

    只有跳出时空,才能真正读懂玉露。偶是欣然的茶客,生在深山,置身老林,出山,凝望,回归,窝居,不小心读了玉露心思。这位烙印着“唐”的“蒸”的美人,值得我们去品鉴、欣赏、回味……

    春暖茶乡,心随茶动,耄耋之年的杨老忙啊!他是大家伙儿的杨老,上至茶企龙头,下至微型作坊,只要有需要,他总是亲临指导,不谈报酬。他是大山之子,对大山之父有着炽热的赤子情怀,他的崇高的品格一直润化着每一个与他有缘相逢的人。

    杨老最大的成就:古法传承与科技创新的完美结合。最大的难处:将一门“父子相授、师徒相承,口口相传,手把手教”沿袭古法的传统手艺,凝炼成一门学问,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著书立说,让更多的人了解蒸青工艺,爱上恩施玉露,太不容易了!杨老专著《恩施玉露》凝聚着他一生的心血。他告诉人们克服困难的法宝,保有茶人初心,敬仰传统、克服万难,持之以恒,勤于思考。写作时为了提炼一个概念,冥思苦想,有时深夜躺在床上,脑际灵光一闪,一骨碌翻身下床,提笔就写,将灵感记在笔记本上。他的身上,有师道、有匠心、有茶魂。

    只要与茶在一起,这位八旬老人就成了年轻的小伙子。你看工作台前传授技艺的杨老帅,多神采奕奕,多精神抖擞、多专注投入!

    茶心圣洁,茶人不老!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