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5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深化综合改革一周年系列综述四
春风化雨催战鼓

□ 于璐娜

        

  润心无声逐梦行,百舸争流奏强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发﹝2015﹞11号文件)下发一年来,各级党政部门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综合改革扎根结果;全系统干部职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竞进作为的实干风推动着供销合作事业翻开新篇章。

  统筹谋划 精心组织

  这一年,“重视供销合作社就是重视农业、扶持供销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随着一个个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出台,充分体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思路中。《决定》下发后,地方党委、政府按照《决定》要求,认真落实领导责任,站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把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统筹谋划、协调推进、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改革推进的力度前所未有。

  各省(区、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贯彻《决定》精神都作出指示批示,并专题组织研究和部署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山西、内蒙古、浙江、云南、陕西等省(区、市)主要负责同志深入供销合作社进行调研和座谈;河北、江苏、山东、广东、重庆等省(区、市)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研究并审议通过贯彻《决定》精神的实施意见和试点方案。截至目前,已有27个省(区、市)出台了实施意见,这一局面令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备感振奋、深受鼓舞。

  各地由党委、政府领导,省委农办和供销合作社牵头,发改委、财政、商务、金融等有关部门组成的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更是为统筹协调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河南、湖北、重庆等省(区、市)建立了督查工作机制,广西、甘肃等省(区、市)还将供销合作社改革成效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体系。不仅省级党政部门支持,绝大多数市、县也成立了相应的综合改革领导机构。

  此外,各地还积极推动《决定》政策落地,提出具体的改革举措和支持政策,为供销合作社深化综合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山东把为农服务中心建设作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3项重点突破任务之一,拨付1亿元国债资金用于100个为农服务中心建设。贵州明确财政支持解决省级政策性亏损资金3亿元,财政与省农行协商签订债务打包转让协议,计划于今年年底前打包解决经营性历史挂账23亿元,确保供销合作社改革能轻装上阵。天津、上海把解决城乡居民“菜篮子”等社会化服务交由供销合作社承担,支持供销合作社建设、运营公益性农产品市场。黑龙江明确社有企业改制享受当地政府国有企业一切优惠政策。河南要求把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设施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并明确高校毕业生到基层社创业,享受社保补贴、事业单位选聘优先等相关优惠政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明确原来由国资委管理的社有资产统一交由供销合作社理事会管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师两级机关纳入参公管理。吉林提出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人选的产生和调动,要征求上级供销合作社的意见。统筹推进的改革之势已然形成。

  真抓实干 善作善成

  这一年,供销合作社人在改革中用真抓实干传承着先辈的优良传统,让“扁担精神”“背篓精神”闪耀在改革的新征程中。直面问题,审视自我,抓“牛鼻子”,找突破口,供销合作社人展现出因地制宜革故的智慧和与时俱进鼎新的魄力。

  于是我们看到,总社紧锣密鼓地调研、不厌其烦地沟通、科学有力地指导,先后召开10次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落实情况汇报、逐项研究改革出现的问题,专题研究省级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方案等重大改革事项,用抓工程、抓项目的方法推动落实。《决定》提出的改革要求被分解为44项工作任务和12项重点工作,逐一布置到具体部门,改革方方面面任务明确、责任清晰。在基层,我们看到,一项项改革任务陆续落实,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有序推进。土地托管服务模式在10多个省迅速推广,1536家电子商务企业交上了近4千亿元交易额的成绩单,供销金融超市、电商服务站等各种新型业态在农村不断涌出。从巩固和拓展为农服务领域,到增强和提升为农服务综合实力,供销合作社内生动力在激发,发展活力在增强,服务能力在完善,并探索出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春风化雨暖人心,战鼓催征壮士气。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画卷就这样徐徐展开又极富张力,关注、重托、期待托举着它,担当、创新、实干推动着它。让我们以善作善成的要求推动改革,凝聚一切正能量,朝着把供销合作社系统打造成为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的目标,坚定前行,阔步迈进,开拓新的征程。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