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山东高密胶河生态发展区张家庄村村民杨志洪顺利地从张家庄为农服务中心信用互助部借到了1.9万元,用于购买化肥农药及支付土豆储存费。杨志洪感慨:“从农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贷款实在是太麻烦了,尤其在农忙时,等贷款办下来就晚了‘三秋’了,我在服务中心一天就贷到款了!”
张家庄为农服务中心的信用互助部是去年设立的。这个为农服务中心与2014年10月份初建时大不相同,不仅多了信用互助部,还设立了农村电商平台,按服务功能归类了三个职能部门:为生产服务部、现代流通部和信用互助部,实现了从大田托管服务、产销对接服务到信用互助服务,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收储加工、代购代销、资金互助等系列化服务。如今,在这个中心,杨志洪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代种代收、网购、卖农产品等多样化的生产生活服务。“我现在遇到问题就来找服务中心解决。”他笑着告诉记者。
继打造“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之后,今年高密供销合作社的综合改革步伐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完善为农服务中心功能,探索为农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为适应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新要求,山东供销合作社系统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切入点,加快推进以规模化服务为重点的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方式,形成了以土地托管为主要形式的服务模式。在总结汶上等地大田托管服务实践的基础上,整合社有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层社、村“两委”等资源优势,建设为农服务中心,打造“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为农民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全托管、半托管服务,初步探索出一条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以服务规模化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子,得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肯定,受到农民欢迎,土地托管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形式连续两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并在全系统复制、推广开来。截至2015年底,山东全省已建成为农服务中心503处、土地托管面积1252万亩。其中,小麦、玉米托管后平均每亩节支195元,产量提高15%左右,帮助农民增收400多元。
在河北,农业社会化服务让太行山浅山区的荒山变为绿地。葫芦峪,这个曾经“种一葫芦打一瓢”的荒山秃岭如今已被河北省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高标准综合整治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农民富了,平山县5个乡镇、27个村、1.4万人从中受益,农民增收1800万元,1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
除了浅山区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葫芦峪模式”,河北省供销合作社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特点,还探索出了平原地区农机规模化服务的“南高模式”、设施农业技术服务的“涿鹿物联网模式”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
总社在总结提炼山东等地开展土地托管服务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以服务规模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破解“谁来种地”问题的基本思路。2015年9月总社在山东高密召开现场会,把土地托管服务由点到面逐步推开。目前,全国多数省份都开展了土地托管、代种代耕、以销定产等服务,托管、半托管面积达5000万亩,托管品种由玉米、小麦等大田作物向林果、蔬菜等经济作物扩展。土地托管已成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一张名片,连续3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015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汪洋副总理对土地托管服务的生命力给予充分肯定。改革中的供销合作社正以健全服务体系、充实服务内容为着力点,不断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方式,逐步延伸和拓展服务链条,用一系列服务新举措,践行“为农、务农、姓农”的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