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4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雕刻时光的人
——读葛志华的三部文集有感
□ 汪松明

    葛志华,江苏省南通市供销合作社主任,先后在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从田园诗到狂想曲》《在奔五途中》《虚实之间》《为中国“三农”求解》等多部著作。其中,《从田园诗到狂想曲》《在奔五途中》《虚实之间》这三部文集集“虚”与“实”于一身,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对“三农”热点话题及作者在供销合作社工作的感悟进行了精致描写。

    雕刻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时光作为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要是也能像雕刻木头一样进行刻画,那更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当然,我也明白,所谓时光来无踪去无影、看不见也摸不着,雕刻时光无异于天方夜谭,充其量只能是一个不谙世事少年的美梦而已。

    然而,猴年春节,再读了葛志华的三部文集——《从田园诗到狂想曲》《在奔五途中》《虚实之间》,我突然又觉得雕刻时光不再是少年的异想天开,而是活生生的事实。当年的美梦终于可以圆了。

    这三部文集都由江苏省人民出版社出版。虽然问世的时间相差10年,但都一以贯之地记录了作者对职业、专业、人生的思考,展示了作者超凡脱俗的人生追求。从《三十上套》到《年届五十》的20年中,作者既做学术研究,又做实际工作;既有出世的精神,又有入世的情怀;既忙于工作,又感悟生命,集“虚”与“实”于一身,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不仅所从事的职业更容易出彩,较空谈者更有能力与经验、较蛮干者更有理性与方法,而且人生也更具特色,比一般官员更有理想与追求,比普通学者更加务实与客观。

    这三部文集各具特色与价值。《从田园诗到狂想曲》收录了作者40岁以前的部分文稿与随笔,内容涉及历史学与农村经济学等。这部文集主要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分析研究“三农”问题,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实现了理论高度、历史厚度与比较研究宽度的有机统一;《在奔五途中》收录了作者45岁前后几年部分文稿与随笔,内容包括“三农”札记、学术茶座、人生感悟等。这部文集主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法国、日本等国家农村现代化的路线图,并用现代化的眼光,对当今中国“三农”现状进行了全方位的观察与分析,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得到了学术界好评;《虚实之间》则收录了作者50岁前后几年的部分论文与随笔,包括“三农”论剑、人生况味、社会随笔、改革漫谈、读史札记等。这部文集主要从中外比较研究的角度对亨廷顿命题、农民的终结与新生等热点问题提出了新观点,对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出了新建议,对人生发表了新感悟。

    单部文集虽然各具特色、各有价值,但只能反映特定阶段的研究成果与人生感悟,难以系统分析作者的学术道路、描述作者的心路历程。如果把三部书一起读,不仅能清晰地勾画出作者的学术之路,而且还能分析作者的心理轨迹。从三部书来看,我们不难得出三个结论:一是研究在不断深入,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从微观到宏观、从单个专题到系列课题,其研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环套一环、一个成果接一个成果,先后发表一百多篇论文,出版了9部著作。有的观点被学术界多次引用,有的书一版再版,有的书被译成外文,其成果屡获大奖,成为我国“三农”研究的后起之秀,得到陆学艺等大师的好评。二是职业在不断地升华。作者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把不可能的事情做成了可能,成为区域内与行业里的实干家,多年荣膺“中国合作经济年度人物”“中国合作经济领军人物”等称号。三是人生感悟在不断地丰富。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感悟,年轻时外表光鲜,内心苍白;年老时外表日趋干瘪,而内心却日渐丰满,此消彼长构成了生命的全过程。20年来,作者围绕“而立”“不惑”“知天命”、本命年、青春、中年等年龄写下了几十篇发人深省的感悟与随笔,得到同龄人的共鸣,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这些人生随笔对自己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对别人是一个提醒,对社会则是一份鲜活的资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对很多人而言,流淌的时光早已远去,变成了一个个年轮,化作心中点点乡愁;对葛志华而言,流淌的时光并未远去,而是伴随着“三个不断”的旋律,浓缩在累累硕果里,凝结在篇篇感悟中。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大学政治学院教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