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4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坚持为农服务宗旨 助力精准脱贫攻坚
——陕西省镇安县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调查

    供销合作社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陕西省镇安县紧紧抓住被列为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改革试点县机遇,密切联系实际,把服务“三农”作为供销合作社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大力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推进精准脱贫攻坚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厘清思路觅生机

    镇安县位于秦巴连片特困片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由于历史原因和外部因素的叠加效应,该县社在生存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难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由于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供销合作社行政化色彩比较浓厚,财政挂账较多,历史包袱沉重;二是供销合作社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理顺,与农民合作的关系不够紧密,层级联系比较松散;三是供销合作经济组织优势发挥不够到位,各自为政、单打独斗,“合作社”不“合作”、“联合社”不“联合”,有“供”无“销”的现象较为普遍;四是供销合作社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面对县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供销合作社经营方式和服务手段很难与之相适应。

    现实使镇安县委、县政府认识到,欲加快推进“三农”发展,就必须树立重视供销合作社,把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置于重要位置。思路理顺后,制定出台了《镇安县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总体要求、主要内容、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真正把供销合作组织打造成服务“三农”、脱贫攻坚的主力军,加快推进县域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深化改革强动力

    深化改革是推进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镇安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加快三县建设、实施五大工程”主线,以“改造自我、服务农民”为总要求,以服务规模化、流通现代化、经营多元化、资金互助化、组织科学化为重点,扎实有序拉开了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序幕。

    大力发展新型专业合作社。把建立“农合联”作为改造供销合作社、再造新功能的重要载体,紧紧围绕板栗、核桃、蚕桑、茶叶、魔芋等农业特色产业,广泛联合、组织吸纳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涉农服务单位、龙头企业和其他组织加入,为全县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搭建平台,全面开展“信息、科技、信用、担保、购销”五大服务。

    切实加强基层社网点改造。为切实发挥基层社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作用,县上采取独立开发、联合开发、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改造和新建并举、拓展与延伸并重,对基层社实施股份合作制改造,广泛吸纳经营者、农民、职工和社会资本入股,以产权多元化达到经营业务扩张、经济实力壮大的目的。

    全力推进供销合作项目建设。顺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确立市场配置资源理念,坚持开放办社原则,加快县社直属企业改革。以供销企业集团为发展平台,盘活资产、整合资源,打破层级、区域和国有、集体、民营所有制限制,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同业整合,吸纳有实力、有影响的社会资本与供销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

    注重打造“互联网+”新业态。以“镇安山地农产八大件”为品牌,由县社控股,吸纳各基层社、专业合作社、涉农民营公司参股,累计投入资金1380万元,注册成立了大深山电子商务公司,形成了“线上交易,线下配送”的流通新业态。目前电商运营中心、培训孵化基地、农产品展示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建成运营,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建立山地农产品专营店5家。

    健全完善流通网络体系。立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依托供销合作社平台,按照“小超市、大连锁、小企业、大集团”的思路,推行了“县建配送中心、镇建超市、村建综合服务社”的模式,构建起“龙头企业控股、中间环节参股、终端环节加盟特许”的农村流通网络体系。

    重点突破增活力

    聚焦难点、突破重点是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正确途径。镇安县大力实施“四个一”供销扶贫行动,努力实现脱贫攻坚与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共赢。

    创办一个供销扶贫园区。依托县供销集团,整合重组县工业集中区的10家供销企业资源,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创新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扩大生产规模,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开拓市场,打造省级供销扶贫示范园区,拓宽农民就业创业渠道,在发展自己、增强为农服务功能中,探索出一条新时期供销合作社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新路子。

    抓好一个供销扶贫产业。蚕桑产业是该县传统优势主导产业,为县域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做出重要贡献。近年来按照做强企业、建强基地、壮大产业、打造品牌的思路,采取培育强村、扶持大户的模式,有力推进了蚕桑产业发展。“十三五”期间镇安县将把发展蚕桑产业继续作为“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举措,发展基地村75个、示范户400户,产收鲜茧200万斤,蚕农年均增收5000余元,使蚕桑产业成为融入“一带一路”的坚实平台和重要载体。

    建立一套供销扶贫机制。扩大完善“合作社引领、产业基地带动、贫困户参与”的发展模式,“十三五”期间发展供销专业合作社50个,吸引贫困户参与供销流通各个环节,使农户成为产业链条的“第一供应商”,帮助贫困户多渠道增收。与省供销集团合作,建设镇级供销智慧超市15家、村级综合服务社50家、农资放心店15家,激励引导供销业主参与社会扶贫。大力发展“网上供销”,建设县级供销在线运营中心和镇级电商工作站,统筹推进电商平台建设,形成山地农产品立体化营销网络,加快扶贫攻坚和脱贫致富步伐。

    实施供销扶贫一万人工程。供销合作社系统围绕茶叶、蚕桑、魔芋、林果、养殖等传统主导产业,发展油用牡丹、刺绣、中蜂等新兴产业,切实发挥供销企业在统一农副产品收储、加工、包装和销售的主渠道作用,实现贫困农户与市场的无缝对接。在全县规模移民搬迁点,配建供销扶贫企业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现搬迁户就近就业,确保2020年1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的目标。

    有益经验可借鉴

    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镇安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机遇,真抓实改、务求实效,其做法经验可资复制推广。

    借鉴一,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必须坚持为农服务的根本宗旨。镇安县在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中,坚持为农服务方向不动摇,始终把为农服务成效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真正做到为农、务农、姓农、富农。

    借鉴二,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必须坚持合作经济的基本属性。合作经济属性是供销合作社区别于其他经济组织的本质特性,也是独特优势所在。镇安县遵循合作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社改造,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发展多种形式、民主管理、互助互利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水平。

    借鉴三,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必须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市场经济是最具效率和活力的运行载体。镇安县在充分体现政策导向、切实履行好社会责任的同时,坚持把社有企业作为供销合作社参与市场竞争、为农服务的主体,把社有企业改革作为供销合作社系统改革的关键环节,发展壮大行业龙头,培育名牌产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借鉴四,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必须坚持全覆盖拓展经营服务领域。拓展经营服务领域是供销合作社更好履行为农服务的重要职责。镇安县在改革中,面向农业现代化、面向群众生产生活,因地制宜,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方式和手段,有的放矢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全力打造城乡社区服务平台,在拓展服务领域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借鉴五,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必须坚持真抓实干的坚定决心。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牵涉面广,涉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多,是一块很难啃的“硬骨头”。镇安县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将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制定实施方案,出台扶持政策,分解落实任务,健全体制机制,规范工作运行,确保供销合作社改革的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供稿)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