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装药,就是将混合药填装进纸筒,这是制作烟花爆竹核心的工序,也是最危险的工序。
进入这片装药工区,让你有进入蛮荒之地的感觉。没有机器的喧嚣,没有人群不息的川流,几无大兴土木的痕迹。工房藏在旮旯里,或三面依山,或四面土墙——专用术语叫防爆墙。除了这些,还有山坡上的树木和脚下不宽的路面,你似乎什么也看不见。
只有走进凹凸部和防爆墙,你才能见到工房,其实那似乎应该叫窝棚更准确。高不过三米,低于外面的防爆墙,面积不过10来平方米,只能容纳一张操作台,自然也只容许一名工人在操作。电是不能通的,无电无火是最基本的要求。山高路远自来水也难通,防火多半用的是土办法,操作台的上方挂一个装水的塑料袋,利物一捅水就可以喷洒而下。
冬天不能取暖,夏无空调降温,一个人在工棚里默默地操作,这就是这道工序的基本特征。
为什么要把这道工序设计得如此简陋?盖因危险性最高,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预防不测。机械操作容易产生火花,所以没有利用机械化,多一个人多一份危险,所以一个工棚只安排一个人……
你可千万别吓着了,这都是建厂初期的景象。我是故弄玄虚,用背面敷粉、画底托色的手法,给旧日景象作一个简单的描摹。如今这道工序已经比较安全了,电也通了,水也通了,机械化也用上了,美中不足还是冬无取暖夏不凉。经过十来年的整改提升,科技创新,实现了“最大限度减少人边上的药,最大限度减少药边上的人”的科技化生产。装药工序最核心的部分是混药,就是将各种氧化剂、可燃剂混合在一起。过去是手工混药,稍有差池,就会爆炸。现在是机械化气动混药,人药分离,人在车间之外电动控制。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越是危险,科技创新越有活力。
当今之时,烟花爆竹科技创新的第一要务是安全与环保。安全与环保的源头技术是原材料技术,原材料技术的关键是药物技术。目前的进展情况如何呢?容我再作一个简要的汇报。
大家都知道,过去制作烟花爆竹用的都是黑火药。目前科技创新的现状是,以高氯酸钾、改性硝酸钾、改性硝酸钡氧化剂替代敏感度高的氯酸钾氧化剂材料研究已获得成功;寻找替代氯酸钾的新型氧化剂材料研究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如“华安一号”、“复合金”、“包膜钾”和三组分安全氧化剂等。可燃剂原材料科技创新现状是,已开发研究出了赛硫磺环保型代硫可燃剂;海绵钛可燃剂材料已成功开发并应用于冷光烟火、室内烟火;铬、锰、钒、镍、钼、钨、铋以及稀土合金等可燃剂材料的安全环保特性研究也有了新进展。
钝感药剂科技创新现状是,药剂配方材料筛选与药剂的包复技术研究有了显著进展。采用石蜡油、硬脂酸等对药剂包复可使药剂钝感。采用聚硫橡胶代替淀粉作粘合剂不仅感度下降,而且烟花效应更佳。用酚醛树脂和高氯酸钾制备出代替黑火药的安全药剂,可挤压制作成所需要的形状,性能稳定,安全性好,成本低。“球型化”的金属粉材料也会使药剂钝感。
环保烟花科技创新现状是,应舞台冷光焰火和室内烟火发展需求,以海绵钛和军用硝化棉、硝化甘油无烟药(即单基粉、双基粉)为主体的微烟/无烟环保烟花已应用。微烟引线、微烟喷花、微烟鞭炮、微烟亮珠、微烟发射药正在进入工程化的实施阶段。
另外,粘合剂技术也是原材料技术。过去用的是淀粉材料,易吸湿霉变。目前科技创新的现状是,使用赛璐珞、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虫胶漆、聚乙烯醇等,既增强了烟花制品的安全性,又提高了发光星体的着火性、燃烧性以及亮度和色度。
以上汇报的原材料技术内容,出自南京理工大学潘功配教授在安徽省烟花爆竹协会会员大会上的学术报告。潘功配教授是博士生导师、烟火学顶级专家。引用他的报告秀话题,我得在此特书一笔,以示尊崇和感谢。
(汪松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