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4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品牌意识需强化 行业信用要提升
绒毛产业 谋求由“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第二十三届全国绒毛会议暨首届全国绒毛产业发展峰会共商产业如何踏上新征途
□ 本报记者 白京京

图为第二十三届全国绒毛会议会场。 白京京 摄
图为德泓国际绒业股份有限公司半精纺车间。
图为宁夏灵武精品羊绒时装联合品牌发布活动。 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 供图

 

    “十二五”期间,我国绒毛产业实现发展稳中有进。“十三五”期间,在我国经济增速换档、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产能过剩严重等问题并存的情况下,如何推动绒毛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如何实践供给侧改革,在大数据视角下加强产业融合,加速产业转型升级?3月28日-29日,由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三届全国绒毛会议暨首届全国绒毛产业发展峰会,以“共论新经济,共谋新发展”为主题,就“十三五”期间绒毛产业发展新思路、新征途展开探讨。

绒毛大业稳中有进

    “‘十二五’期间,我国绒毛产业发展稳中有进,整体趋于稳定。”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会长潘种树介绍,作为绒毛生产、加工、消费大国和世界羊绒中心,我国年产原绒1.5-1.6万吨,占全球年产羊原绒总量的70%左右,其中优质山羊绒占全球总量的95%以上。由于羊绒生产的资源优势,目前我国除国内生产的羊绒大部分在国内加工外,每年还从国外进口6500吨原绒,集中了世界95%以上的羊绒原料,加工产品主要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出口量的80%。2015年世界羊绒总折合无毛绒产量1.2-1.3万吨,国内产量仍占比70%左右。

    “世界绒毛看中国”。当前,绒毛产业已成为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西部牧区发展农业经济、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亮点。河北省清河县羊绒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目前已发展至年产出山羊绒5000吨、其他绒毛18000吨、纺纱7000吨、针织衫1400万件,行业实现销售额170亿元,同比增加6.5%。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浩生也告诉记者,在经济下滑的情况下,2015年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出口不降而增,出口量提高30%。

    历经数十年的跌宕起伏,我国绒毛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如今在世界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羊绒为例,已由简单加工到粗加工、深加工、精加工持续发展,产品逐步由无毛绒发展至羊绒衫、各种羊绒制品和精纺羊绒面料,技术含量逐步提高,产品档次逐年丰富提升。

信用缺失 品牌不强 发展面临瓶颈

    绒毛产业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不乏亮点,但与此同时,在首届全国绒毛产业发展峰会上,业界也普遍表示,绒毛产业也面临瓶颈问题,亟待破解。

    以羊绒为例,宁夏灵武市羊绒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少志分析归纳了目前我国羊绒产业的四大短板:一是产能整体过剩。缺乏刚性的产业规划,重复性投资建设,同时,随着近年来产业链国际化分工调整、代工业务部分向东南亚国家转移,我国原有的原料区位优势、劳动力优势和环境优势逐步消失,拼数量、拼价格的模式已难以为继;二是创新驱动不足。管理、研发、设计等高端人才缺乏,企业科研投入严重不足,重大研发项目不多,整个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驱动力明显不足,时尚化、个性化、四季性、多功能性产品研发亟待加强;三是品牌建设滞后。目前,国外羊绒衫市场上近80%是中国制造生产,但贴中国牌子的不到10%,自主品牌匮乏;四是融合发展不够。产业整合不够,无法形成国际竞争整体合力和集约优势。两化融合不够,信息化、自动化程度远远跟不上产业发展需求。产业融合不合理,与基金、证券、股权融资等新型现代金融产品融合不够。国际化融合不够,出口业务主要还是为国外大牌企业做代工和贴牌生产,设计、销售等产业国际化高端占领还基本上处于空白。

    同时,在从“大国”迈向“强国”的进程中,我国绒毛产业也出现了信用缺失等问题。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倪静介绍,从原料掺假,到加工企业不正当竞争,到产品标识欺诈,再到故意拖欠金融机构贷款等等,信用缺失行为困扰着整个产业的发展,甚至使有的企业出现生存危机。

    此外,附加值和利润较低也是瓶颈之一。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绒毛产业与微笑曲线理论(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相符,生产加工环节是我国绒毛产业的强项,却属于附加值和利润比较低的环节,而微笑曲线的两端——设计研发和品牌建设则是我国绒毛产业的弱项,高附加值的国际品牌运营仍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掌控。2014-2015年全国羊绒企业销售利润率平均不到6%。如何利用长板,补齐短板,已迫切成为我国绒毛产业向着健康可持续发展迈进的必答题。

补齐短板需各方协力

    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五大任务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制造业尤其是绒毛产业发展指明方向,也成为我国绒毛产业“十三五”发展新思路和新机遇。

    从政府层面来说,应努力掌握行业和企业信息,正确指导羊绒企业生产经营,通过加强政策性引导,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河北省清河县商务粮食局局长李玉冰介绍,清河县政府主要从三方面做供给侧改革的尝试:“三个层面”即把羊绒品类分成品质型、实用型、时尚型;“两个抓手”即引领服务和规范管理;“一个助推”即互联网电子商务。2015年清河县委托武汉纺织大学制定《河北省清河羊绒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依托羊绒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国内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强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并对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规范管理。2014年在浙江召开的“中国涉农电子商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的清河模式,与浙江遂昌模式、江苏沙集模式并列被认定为中国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的三种模式。2015年清河县在阿里研究院公布的“全国电子商务百佳县”榜单中位列第9,居北方地区首位。清河县借本地互联网电子商务优势,倒逼绒毛企业转型升级。

    就行业角度而言,加强行业自律与疏导,对于绒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潘种树表示:“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在推动畜产品原料流通现代化、交易模式创新、引导行业自律、服务企业发展、做好沟通协调、加强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全国性行业组织的作用,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继续推进协会的市场化改革力度,主动引领行业转型升级。”3月28日,全国绒毛产业信用共建联盟由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牵头成立,被与会的业界代表喻为“正好抓住了产业发展的要害”。联盟顾问北京大学信用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晟盛谈道:“全国绒毛产业信用共建联盟的成立,将为加强行业自律、注重培育行业讲信用的商业道德,努力引导行业诚信经营维护羊绒价值、促进行业建康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从企业层面来讲,随着行业发展和市场建设的日臻完善,消费需求升级对绒毛原料及制品的供给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企业唯有不断创新,做出精品才能适应消费需求升级的新常态。从事羊绒行业30余年的德泓国际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海科告诉记者,创新是绒毛产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要不断引进吸收先进的羊绒加工生产技术工艺,“我们从改造梳绒机,到之后做针织羊绒衫,当发现7300多家加工企业一拥而上生产针织羊绒衫时,我们开始走访意大利各个厂家,发现了超薄纯羊绒精纺面料这一亮点,用6年时间引进技术和高端设备,去年经济下行的情况下订单供不应求。”而除了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实施技术改造,内蒙古、宁夏等多地绒毛企业在峰会上表示,企业还应进一步加强产业融合,调整优化羊绒制品产品结构,顺应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大力开发适应市场的中高端产品,并积极培育自主品牌,运用电子商务等综合推进绒毛产业的转型升级。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