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者采访中,大通电商副总经理付元庆说: “当前物流成本占据了整个产品成本的一半,只有供销社能‘吃得消’。”
据悉,当前,生鲜电商产品的毛利率在20%—30%,仓储物流成本占2/3左右。生鲜电商最主要的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导致成本偏高,冷链的仓储物流成本比传统电商要高得多。所以,从事生鲜电商就是要处处“烧钱”。
而付元庆之所以说“只有供销社能‘吃得消’”是基于供销合作社的自身实力和为农服务的职责。正因此,大通电商在发展中更多地体现了公益性。
公益性得以顺利体现,源于大通电商背后有着强大的“靠山”——绍兴大通集团公司。其是上虞区社的直属企业,2015年实现总营业收入126.44亿元、资产总额30多亿元,拥有各类经营服务网点1041个,完整的经营服务网络遍布全区各个城乡。借助这些网络,截至2015年,大通电商建设上虞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50家、实体店1家。2015年,公司实现线上线下销售额1289万元,对接农业龙头企业18家、合作社132家、农户3000余户,线上销售单品达250余种,在打造产品供应链、开展商品标准化体系建设方面优势明显。
作为政府打造为农生产生活综合性服务平台的主要抓手,付元庆坦言,大通电商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政府支持+平台扶持”。首先是对“四季仙果”县域品牌的顶层设计。“四季仙果”是上虞区委、区政府为上虞区符合标准的农产品统一注册的商标,全区的葡萄、杨梅、板栗、猕猴桃、樱桃、草莓一系列产品,在本地销售会有不同的商标,但这些产品只要走出上虞,全部都要统一用这个商标。这样一来,区委、区政府整合了很多资源,提升了许多基地的规模化、产品的标准化,利于生鲜电商的供应链控制。其次,电商优惠政策的出台。1号店·上虞馆上线后,上虞区委、区政府精心谋划,整合区供销合作社、风景旅游局、服务业发展局、相关乡镇部门在为农、宣传、旅游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为网上杨梅节、网上葡萄团购等活动集中造势,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办节,帮助农产品电商发展走上快车道。2014年8月21日,上虞区政府还与1号店签署了关于在 1号店·上虞馆推广“四季仙果”品牌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支持推动“四季仙果之旅”品牌发展,促进特色农产品网上热销,带动农、商、旅产业融合发展。
“季节留给生鲜的时间短暂,市场留给我们的时间更是短暂,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出最有效的方案,提供最大的支持,为农民争取最大的效益,才是大通电商的价值所在。” 付元庆总结道。
正如付元庆所说,大通电商当前的工作更具有公益性,更多的是作为政府开展“三农”工作的有益抓手。3月份本是浙江衢州收椪柑的旺季,因为恶劣天气和集中上市等多种因素影响,衢州横山镇的椪柑都没人收。3月15日,大通电子商同时开启1号店、淘宝、供销e家、浙农信“丰收购”等多个“上虞馆”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原产地信息挖掘、网上营销包装设计、快速便捷的生鲜物流线,让物美价廉的衢州椪柑得到“线上线下”广大消费者的热捧和认可,短短3小时,6000斤衢州椪柑与胡柚一抢而空。像这样短时间内帮助农户解决燃眉之急,大通电商不是第一次。去年“灿鸿”台风期间,大通电商与丁宅乡政府、浙江之声、好易购、1号店共同策划 “帮帮果农——我们在行动”活动,一天销售水蜜桃4000多斤,得到了当地党委和农户的一致认可。除了这些,自2014年成立以来,大通电商的公益性还体现在,配合服务业发展局完成了上虞区政府的“浙东新商都网络购物节”的策划,配合旅游局开展了“四季仙果”品牌推广和采摘游;与梁湖镇政府共同规划“2015互联网+梁湖”项目方案;与章镇镇政府共同建设农村电商服务中心……随着各个平台“上虞馆”建设的不断完善,宣传推广的到位,大通电商逐渐形成了“政府支持、产地直供、平台运作”的网上销售模式。
大通电商在发展中,带着公益前行,始终不忘为农服务初衷。如大通电商还积极开展电商知识培训,做好电子商务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电商培训,为部分农村青年、返乡大学生、大学生村官提供创业平台和实践的机会,培育出一批本地电子商务的带头人,推动电子商务在上虞城乡的普及。据统计,2015年培训人次达两千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