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冷链物流条件的逐渐成熟,付元庆坦言:“如何策划出好的营销方案,让产品在同类中脱颖而出,是生鲜电商持续发展的关键。”
编者按
从2014年开始,生鲜电商开始火热,经历了资本热捧、批量死亡后,生鲜电商的竞争进一步激化,已从补贴大战逐步深入到对供应链、商品及增值服务的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中,除了要解决成本、损耗、供应链等共性的问题之外,差异化营销策划越来越成为生鲜电商在市场中胜出的关键,成为业内一致认可的发力点。
大通电商和本来生活两家背景、产品定位不尽相同的生鲜电商,能在各自领域赢得一席之地的共同点是,将产品营销做得风声水起。作为系统内外生鲜电商的样本,它们是如何运作的?本期和下期,本版将推出“生鲜电商之营销”报道,以这两家企业为案例,探析产品营销之于生鲜电商的意义。
挖卖点
“做生鲜的最大难点在于如何吸引消费者。”浙江省绍兴大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元庆开宗明义,当前果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制造营销点和宣传点,将消费者吸引过来,把产品推广出去,是生鲜电商发展的关键。
在挖卖点上,始于杨梅,大通电商下了一番功夫。
面对仙居、余姚杨梅已经声名在外的现状,如何让上虞的杨梅脱颖而出?“我们离上海非常近,于是营销推广重在‘鲜’。”
作为上虞区供销合作社的全资企业,绍兴大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自2014年2月成立以来,就积极开展“四季仙果”(四季仙果是上虞区委、区政府为上虞的农产品注册的统一商标,只要符合特定标准的上虞农产品销往外地都统一使用这个商标。)系列产品品牌的线上营销策划与推广。2014年在上虞区供销合作社的支持下,推动上虞区政府与1号店达成“四季仙果”品牌推广战略框架协议,并通过 1号店·上虞馆开展网络办节活动。其中,二都杨梅是大通电商成功推广的第一个产品。2014年的“网上杨梅节”,二都杨梅引爆网络平台,引起生鲜电商一轮竞速之争,并且二都杨梅的颜色鲜艳、口味稍酸、水分特足的特点瞬间被消费者认知并接受。
二都杨梅在网上的热卖,开启“四季仙果”网上办节全新模式,也坚定了大通电商致力于生鲜电商的信心与决心。去年9月9日至10月29日,大通电商在淘宝、1号店的“上虞馆”还推出了舜阳红心猕猴桃“猴王争霸”系列活动,网上销售“果中高富帅”舜阳红心猕猴桃12312单、17237箱,总销售额150万元,页面访问量突破35万人……
依托各知名电商“上虞馆”平台,大通电商还成功组织了野藤葡萄、覆卮山樱桃等一系列网上预售、大型团购活动,上虞农产品完成从货郎担市场销售向电商网销的转身,有效拓宽了“四季仙果”的宣传推广。据统计,2015年二都杨梅网上预售活动的头7天,网销杨梅8173单,实现总销售额150万元,订单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
扩渠道
大通电商营销推广的另一个法宝是扩渠道。
大通电商在淘宝、1号店、阿里巴巴等的多个“上虞馆”开启网上预售模式的同时,还通过“政府推动、电商运作、产地直供”的营销方式,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办节。
去年端午小长假,通过对手机移动用户信息发布,约有15万游客集聚上虞驿亭杨梅基地,仅端午当天就超过6.5万人次,刷新近十年来单日游客数量记录。随着网上销售市场的打开,二都杨梅价格也比前年上升近三成。
去年8月葡萄季,大通电商坐镇上虞的盖北、章镇葡萄基地,开启“江南吐鲁番五星之旅”,8天时间销售葡萄8619单、10342箱,总销售额100万元,页面访问量突破20万人。
网上订购一株果树,通过电脑或手机APP可以随时了解这棵果树的生长情况,可以实现远程遮阳帘、风扇、喷滴灌等设施的开关把控,为该果树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也可以看到该树果实成熟后采摘、包装、销售等关键环节。这不是开心农场的网络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网上果树订购。
这是去年大通电商的“新招”——在网上开卖上虞果树。
去年9月14日,大通电商正式在1号店特产中国“上虞馆”推出“聚果园”页面,消费者在“聚果园”中以268元的价格订购1株猕猴桃树后,可以通过该株树所在基地中的高清摄像头,了解该树的生长环境,包括采摘、包装等的实时监测,并承诺每株树的果子不少于8公斤。如果外地消费者自行前来上虞采摘,则额外再赠送上虞舜耕公园、祝家庄等本土旅游景点门票2张及精品商务酒店住宿一晚。
“我们不是单纯的在网上卖果子,而是卖果树。这种模式不仅提前预售了猕猴桃,为农户吃下一颗定心丸,还让消费者深切体会到所订购产品的全方位信息,包括生长、生产管理等情况,吸引更多外地消费者来实地考察采摘体验。”付元庆告诉记者,去年“聚果园”成功销售猕猴桃树250棵、约4000余斤。
大通电商在不断试错中,打开了一个个销售通道,“试”出了一种种拓展渠道的方法,为其今后发展积攒了力量。
控品质
速度、损耗、品质是考验生鲜电商实力的三大命门,而大通电商用品牌概念、货源保证掌控供应链,并在冷链物流体系架构、仓储方式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为了保证货源,大通电商依托供销合作社连接田间地头的优势,与农民合作社、种植基地、农户进行签订了收购协议,保证原产地直供,发展上规模、标准化、多样化的可控生鲜直供基地,包括种植基地41171亩、水产养殖基地34361亩。其中,杨梅基地1610亩、葡萄基地5870亩、猕猴桃基地8805亩。
大通电商一直在潜心耕耘产品的标准化体系,把控产品的品质。不仅因为品质是生鲜电商发展的基础,还是能否立足的关键。
去年6月,大通电商投资290万元实施了联合果蔬合作社物联网项目,涉及本级检测、信息、培训等3个中心、11家农民合作社及2家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5家社区门店。该项目通过终端设备采集、互联网数据传输、专业软件分析控制等形式,形成了产品的二维码,构建起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了对产品的生产、加工及销售的管理经营。消费者只要用手机扫一下产品上的二维码,便可获得产品产地、销售商、采摘包装日期、检测结果等业务数据及安全信息。
“产品的标准化体系还包括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果树的坐果率以及产品的标准重量。”付元庆说,比如猕猴桃每亩地的产量、单个猕猴桃的重量,大通电商都有明确要求。
能否持续,除了品质的保障外,还要看两个考验生鲜电商生死存亡的关键性指标——速度、损耗控制,而大通电商的做法走在了圈内前沿。
为确保原产地农产品的“原汁原味”,大通电商与章镇休闲旅游(猕猴桃)协会、上虞二都杨梅协会、上虞野藤葡萄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形成采摘、装箱、密封、冷藏、托运一条龙流水线作业,有效改变以往农产品生产、运输、销售分离的格局。如杨梅的发货流程是:凌晨5点采摘——2小时预冷——分拣——称重(每包两公斤,宁多勿少)——真空——预冷——包装——装车——投递。为了抢时间,赶速度,大通电商与顺丰速运签约,全部产品都由顺丰发货,严苛恪守48小时“从枝头到舌尖”极速发货流程;全程锁鲜包装,泡沫盒隔热防震,真空包装,自动封口,充分保证鲜果的色、香、味、形。同时,大通电商还建立了2300余平方米的仓库和2个专用冷库,完善自身物流仓储体系。
“我们为每一款‘四季仙果’量身定制不同的网上销售模式。”付元庆告诉记者,对有一定产量、适合物流运输并具有竞争力的杨梅、葡萄、猕猴桃,通过不同的营销策划实现网上预订、当季销售;对物流运输成本较高,但旅游配套设施齐备的樱桃、桑葚等,通过网上销售或预订一日游、星级酒店等送采摘券方式进行营销;对产量不大、品质较好的本地水蜜桃、黄花梨、板栗等,在网上进行品牌宣传推广积攒市场口碑。
2014—2015年,大通电商已把15个品牌的45种农特优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累计销售杨梅358万元、葡萄189万元、弥猴桃231万元、水蜜桃51万元;页面访问量突破两百万人次,平均转换率约为6%、好评率达到90%以上;采摘游人数连续两年同比上升超过20%。
现阶段,冷链物流仍然是生鲜电商竞争的重点,随着冷链物流条件的逐渐成熟,付元庆坦言:“如何策划出好的营销方案,让产品在同类中脱颖而出,是生鲜电商持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