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全社会对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了解,我国果蔬损耗率高达25%—30%,直接损失高达1000亿元。而美国的农产品全产业链都以冷链物流为支撑,损耗仅1%—2%。
2010年,我国首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出台,各地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近几年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维持了20%以上的增速,而随着政府和企业的重视,预计到2018年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0亿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会长 于培顺
加强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势在必行
农产品流通在搞活农村经济、推动“三农”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大规模、长距离、反季节的特点,对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居民对农产品的新鲜度和营养性等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使得我国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滞后问题越加突出,加强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势在必行。
当前,我国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偏低,且农产品在流通环节损耗严重,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冷链物流区域发展不平衡,而我国又缺乏相关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冷链物流各环节的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
应尽快制定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推动农产品冷链流通规范化发展。加强农村地区的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提高鲜活农产品的仓储适应性。完善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服务,方便居民消费。他指出,大力发展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有助于减少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使消费者与生产者直接对接。应发展一批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并鼓励电商企业对冷链物流线路、物流节点进行优化,整合资源、降低成本。于培顺同时强调了政府支持的重要性,他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切实加强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冷链物流装备与技术升级,并对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给予税费优惠政策。
观 点
应尽快制定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强农村地区的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发展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使消费者与生产者直接对接;加大投入,切实加强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