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关乎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大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石油农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的过量使用,导致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破坏、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农业面临的价格“天花板”、成本“地板”、生态资源“红线”和政策“黄线”约束不断加大。面临新形势、新变化和新任务,中国农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道路。
现 状
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地下水超采以及农业内外源污染相互叠加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农业资源长期透支,复种指数高;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生产结构失衡问题日益突出,农业区域布局与资源禀赋不尽匹配,粮经饲结构不合理,种养业结合不紧,农业生产、加工、流通融合不够。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部、发改委等部门相继印发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九三学社中央
建立节水设施租赁平台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每年400亿吨缺水量,300亿吨缺口在农业。而农业同时也是用水大部门,每年全部用水量的七成,也在农业部门。据数据显示,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用水大概占总用水量的70%,这一比例在西北等缺水地区甚至达到80%以上,农业结构型缺水矛盾突出,我国全部耕地中只有40%能够确保灌溉,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就占300亿立方米,每年因缺水造成的农业损失超过1500亿元。
农业用水与农业生产结构密切相关。三大主粮中的小麦、水稻都属于高耗水作物,以同样的土地和水资源,生产饲用作物可收获能量比谷物多3-5倍,蛋白质多4-8倍,我国食物消费结构正处于转型阶段,粮食消费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肉蛋奶类消费不断上涨。对此,建议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适当增加饲料粮生产。
一方面是农业发展中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农业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破解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就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在调研中发现,如节水技术中仅注重节水灌溉技术,忽视农艺技术等,虽然灌溉实现了节水,但是作物产量受到影响;注重喷灌设施研发,却忽视了田间布局、深层渗漏等问题,极易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影响作物种植。因此,应施行“科技节水”“结构节水”“工程节水”“制度节水”策略来布局农业节水发展。
当前生产节水灌溉设备和材料的厂家有2000多家,形成了年生产3000多万亩节水灌溉设备和材料的供应能力,但仍然难以满足节水农业发展要求;而在制度建设方面,因为土地流转的周期,一些经济组织和农业大户无力践行农业节水的实践。建议国家担保在地方建立节水农业设施租赁平台,并出台政策推动产业发展。
观 点
我国农业结构型缺水矛盾突出,每年因缺水造成的农业损失超过1500亿元。对此应施行“科技节水”“结构节水”“工程节水”“制度节水”策略来布局农业节水发展。国家担保在地方建立节水农业设施租赁平台,并出台政策推动产业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河南省工委主委 王鹏杰
加快现代化建设 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按照生态、优质、高效都市型农业建设的总体要求,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农业产业布局不合理,生产主体小生产技能单一,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不健全,上下游产业联系不紧密,资源利用率产出率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链条短,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农业生产效益不稳定等问题仍很突出。
建议一是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根据战略集聚、科学布局、循环利用、协调发展的思路,坚持与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发展、土地流转、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结合当地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和产业特点,统筹考虑养殖、种植、林果、农产品加工等多个方面,做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二是围绕实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引进一批畜牧、农业、林业、农产品加工等龙头企业,并围绕龙头企业前伸后延,做到种、养、加、销深度融合,形成畜禽排泄物、农作物秸秆充分利用等设施配套完备的循环链条,实现效益最大化。三是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政策支持机制,形成多元化生态循环农业投入机制。四是要用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理念武装循环农业,积极探索推进循环农业各环节实行企业化管理、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运行新模式。依法建立投融资平台,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循环农业。五是建立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综合运用批发交易、屠宰加工、物流配送、收储调节等手段,保障农产品流通顺畅。鼓励种植、养殖企业领办和加入各类合作组织,发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市场购销、品牌创建方面的优势,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观 点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应当明确思路,科学地结合当地资源特点,做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加大财政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支持力度,形成多元化生态循环农业投入机制;积极探索推进循环农业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