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0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副产氮肥出口东南亚成企业首选


 

    本报讯 近日,在第12届东亚及东南亚土壤学联合会会议上,中国副产氮肥工作组(BNW)相关负责人指出,中国的副产氮肥具有高性价比的优势,在东南亚国家有巨大的潜在市场。

    副产氮肥主要指氯化铵和硫酸铵,氯化铵是联碱法生产纯碱的副产品。BNW是中国纯碱工业协会与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发起成立的专门工作组,致力于推广氯化铵、硫酸铵等副产氮肥以及以副产氮肥为原料生产的复合肥。中国纯碱工业协会理事长、BNW负责人王锡岭在专题报告中指出,氯化铵、硫酸铵等副产氮肥在中国已经推广使用多年,以副产氮肥为主要氮源生产的复混肥料已经广泛应用;随着联碱工业和脱硫等环保工艺副产氮肥产量的不断增加,中国需要将副产氮肥推向国际。

    据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多为农业国家,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量较大。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因受经济条件、装备技术等条件限制,化肥生产不能自给,氮肥、磷复肥和钾肥大多依赖进口,为我国解决化肥产能过剩带来了机遇。

    受之前研究影响,普遍认为含氯化肥需要慎重使用。但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董元华介绍,除果树外,施用氯化铵的肥效与无氯化肥相当,在水稻和多数蔬菜上还稍好,适量施用对作物品质无不良影响。

    东南亚地区氯化铵作为肥料有巨大的潜在市场。按目前施肥水平,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5国在水稻生产上约需氮肥(折合氯化铵)1514万—3028万吨。如果考虑到玉米以及其它经济作物,则市场潜力更大。 

(徐久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