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正告别过去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以中高速、优机构、新动力、多挑战为特征的发展新常态。经济新常态催生金融新常态,福建省长乐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作为一家县级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在面临经济增速驱缓、存款保险条例出台、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互联网金融逐步兴起等重重挑战下,如何主动适应新常态,变挑战为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为长乐联社在金融新常态下实现科学转型、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毛泽东主席提出的“为人民服务”到纪念白求恩等对人民高度热忱、大利于民的“先锋榜样”,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领导者的修养要有党性观念、要有度量、要有气节、要诚实、要有气魄来看,应该说我们的思想典范和道德典范都可以在现实和传统文化经典中找到,关键是我们要认真去鉴赏。在这里,笔者主要就长乐联社的未来发展结合“三严三实”,从修身、修学、修业三方面阐述一些体会。
修身,德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国无德不立,人无德不兴”,同时在上海考察时他也指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有道是,道德能弥补智慧的缺陷,智慧却永远无法填补道德的空白。“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深究历史文化渊源,《大学》中曾说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对修身养德做了精辟的分析,是我们学习借鉴的典范。总的来说,修身是首要责任,万事德为先,德不高者难为师。所以我们每位员工都要有明大德的责任、守功德的义务和严私德的决心,自觉抵御各种物质诱惑和精神腐蚀,把自己的品德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让自己在农信征程中校正航向。
修学,勤为本。诸葛亮说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不但使人开阔视野、增强才干,而且能让人养成思考的习惯,而思考是把知识转化为智慧和技能的唯一方法。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活到老,学到老,思考到老,修养到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不断提高自身修学水平,实现智慧上的增长、心境里的充实、操行上的提升。一个没有学习力的人是没有未来的,一个缺乏学习力的企业同样没有出路。我们目前从业所用的知识大部分都是从学习中慢慢积累而来的,笨鸟先飞,才能不断赶超,即使是非金融专业的员工,只要不断学习、不断分析,学会从数据中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每一位员工更要踏实地学习,从学习中领悟精髓,获取正能量,为长乐事业转型、创新、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学习和思考力量。
修业,实为本。自2014年8月以来,长乐联社存款市场份额一直位居全市22家银行同业第一位。但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长乐联社的发展后劲明显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懈怠和畏难情绪,自己不给自己定目标,自己不给自己定方向,认为通过努力实现百分之十几、二十的增长就已经很满足了,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明确,以至于没有把基础工作做好。其实,制定目标是给我们仰望星空的机会,但不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也只是飘渺。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城,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时,长足的发展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绝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基础工作是根基。就像盖房子,不把地基打牢了,上层建筑越高,风险就越大,最终也只落得个倒塌收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应该说,长乐县域发展环境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诚信氛围,这也给我们创造了最好的抓基础、谋实业、促发展的平台。我们要用更多的时间做好农户建档工作,夯实百年之基,善于瞄准目标,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自以为是,更不要眼高手低,要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网格内的每一位农户建档工作,深耕、精耕好每一份责任田,长乐农信的未来一定属于我们。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长乐联社的发展要靠三百多名农信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全力付出。大家要充分利用“三严三实”活动的良好契机,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精神,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修订今后努力的方向及奋斗目标,在修身、修学、修业上多下功夫,谋事、干事、思考、谋发展,倾尽全力共筑美丽“农信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