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9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鲁供,打造农产品经营的“航母”
——山东省供销社农产品有限公司“鲁供”品牌成长之路
□ 本报记者 高瑞霞

    农产品销售一直是农产品运营上的短板。如何才能消除这个短板?什么才是农产品运营的最佳途径?作为扎根“三农”的供销合作社一直在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山东省农产品资源丰富,却很难找到一个能够代表山东优势的农产品。2010年,山东省供销合作社成立了山东省供销社农产品有限公司,公司现有5家控股子公司、15家参股专业合作社及156家联盟企业。公司以集团运作的模式,以“鲁供”为核心品牌,以全系统1500多家基层社、8423个专业合作社、970处标准化生产基地为依托,加强联合与合作,秉持“诚信经营、合作发展”的经营理念,持之以恒、开拓创新,创出了一条农产品经营的路子。

    山东好客  “鲁供”传情

    “农产品的现状是散和乱。如果农业想走出去,农产品要做出影响力,必须建立自己的品牌。”山东省供销社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平说,“品牌要能完美地呈现产品的某些特质,这样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品牌。”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呢?公司邀请了农产品方面的专家,对品牌的定位、内涵及推广的渠道、营销的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几次论证和讨论。首先确定品牌的定位是要做山东省绿色、安全的农产品品牌;品牌的支撑是自然的、原生态的、标准化、规模化的农产品,是系统资源的一个整合;形象设计上要求干净,让人赏心悦目。最后,公司确定了“鲁供”商标。在VI设计上,以蓝和黄为主色调,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现在,“鲁供”商标涵盖了6个大类、45个小类的全方位注册。不仅包括产品品牌,还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各环节的服务品牌。

    在品牌的推广上,公司也是不遗余力。通过影像、报纸、动态的路牌广告及汽车广告、媒体采访报道等多种方式进行,力求让更多的消费者对“鲁供”有个初步的认知。2012年下半年,公司又通过“鲁供”网上商城、微信、微博、公众号等网络方式来进行品牌推广。线下的连锁专卖店,则被作为品牌的基础形象工程。目前,已经在山东省10个市、113个县建立了103家展示展销连锁店。此外,牵手中石化山东省公司,产品进入1600余家中石化易捷超市销售网络,并与全国50多家大型超市合作供应公司基地的果品及蔬菜。通过线上引流,线下配货、客户体验、服务等,让消费者对“鲁供”有了更深的认知。通过4年的努力,“鲁供”已经在老百姓的心中树立起了山东省最安全农产品的形象。

    “当然,除了宣传,更重要的还是在消费者购买了‘鲁供’,品尝食材后所赋予它的内涵。‘鲁供’讲究还原和适度,选取好山好水好地方,还原原始的种养殖方式。‘鲁供’用自己的优质和原生态的口感,征服了消费者的胃,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市场。”刘平对记者介绍道,品牌的内涵更多地来自于质量的把控,来自于内在标准的支撑。无论是山鸡蛋、蜂蜜、馒头加工生产线等,公司统统都有一个企业坚守的标准——还原动植物的原生态。要减少所有化肥、农药及饲料的添加,把它还原到最初的那种状态。“不管是果菜,还是养殖,这种标准的坚守只是一种调整。只要内心坚守一个信念——安全,那这个标准就很容易制定并执行下去。”刘平说起农产品的安全非常的激动。食材的安全、口感的纯正,让更多的消费者愿意接触“鲁供”,愿意购买“鲁供”。

    资源是这样聚拢的

    “一方水土一方人。这句话放在农产品身上也同样适合。正是因为区域性,才造就了各具特色的农产品。为什么会有潍县萝卜、打伞山葡萄等,这和当地的水、气候、日照、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山东省地域性品牌的打造上,我们先把省内最有优势的农产品地域划分出来,然后借助当地供销合作社的力量,对这些地域优势农产品进行聚拢。这是我们能找到聚拢资源最好的方式。”刘平对记者说。

    “资源能够聚拢得如此之快,多亏了系统一张网、一个梦。”刘平说,起初和农户的合作并不那么顺利。对于每个环节都需要记录、都需要按照公司的标准来进行,老百姓颇不以为然。公司只好把自己的有机肥料免费发放给农户使用,让他们按照公司的生产标准来进行,公司承诺包销,这样才有老百姓愿意和公司合作。但是,这样的进程还是太慢,赶不上刘平的计划。借助当地供销合作社的力量来聚拢资源,是刘平很喜欢采用的方式。“打造‘鲁供’品牌,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系统资源而单独去进行。我们与基层社、合作社、基地进行紧密合作,依托他们的力量对产品进行改造,依托他们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实现‘打造产业链,健康农产品’的战略新目标。”

    “鲁供”蜂蜜、“鲁供”山鸡蛋现在都是供不应求的农产品。他们是如何加入“鲁供”的,就是得益当地供销合作社的帮忙。莱芜市莱城区鹿野供销合作社有几个拳头产品:大姜、蜂蜜、山鸡蛋。当地山清水秀,是一个未被开发、非常原始的地方。这样原生态的农产品正好符合“鲁供”产品的定位,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合作开发这些拳头产品。但是,组织农民是最难的。而在鹿野供销合作社主任毛维勇的帮助下,公司聘请专家对大姜种植时的大棚搭建、行距、株距等进行了统一指导,很快完成了公司在当地标准化基地的打造。现在,鹿野镇的标准化基地能够辐射周边几十个村。“因为‘鲁供’的推广,当地的旅游资源也被开发了出来,这可以说是意外之喜。”刘平说。

    而“鲁供”粉丝、葡萄酒、花生油等产品,也是得益于基层社的资源。“鲁供”的不断发展壮大,吸引来了系统内不少有志之士的目光。龙口市供销合作社农产品资源丰富,但一直没有自己的品牌,只是为当地的龙口粉丝、张裕葡萄酒、鲁花花生油等提供原料。“‘鲁供’的出现,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加入,‘鲁供’旗下的葡萄酒、粉丝、花生油才能很快地在市场上得以呈现。”刘平介绍道。

    “鲁供”大家庭

    “‘鲁供’品牌的发展是有一个层次的。以前所有产品想和‘鲁供’合作,只能冠以‘鲁供’商标。而农产品的品牌特别多,且有的农产品已经拥有自己成熟的销售渠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采取了‘鲁供’+子品牌的策略。”刘平说,现在公司已经拥有“鲁供天马”湖产品系列、“鲁供绿叶”粮食深加工产品、“鲁供嘉乡”、“鲁供稀珍”等9个子品牌。通过灵活的品牌策略、清晰的产区联合,让双方资源优势得以互补。主力做产品的,在市场推广上得以提升;主力做市场的,农产品资源得以补充。如此一来,让优势更加明显,劣势则得以弥补。而通过联合,“鲁供”的市场占有率也得以极速地扩展。

    “当然,并不是所有想加入的农产品都能叫‘鲁供’。我们会根据消费者评价及公司标准把关,择优进行‘鲁供’授权。”刘平表示,尽管“鲁供”需要快速占领市场,但是绝不会为此而降低标准。目前,“鲁供”品质控制体系主要应用于生鲜类农产品,通过建立各品类的生产操作规程,结合基地的打造和不同的产品要求,再进行配套的质量追溯体系。在具体执行上,公司对合作基地每月、每季度均进行考核监督。建立每一个产品、批次、基地的档案管理,详细记载生产全过程。在品控管理部门的细化职责上,各项工作落实到人,进行统一的协调调度,同时对质量进行追踪。在操作规程上,用严格的奖惩和对质量工作的防范来把控农产品的质量。“保障品质,这是一种态度,更是鲁供品牌魅力所在。”刘平说。此外,公司目前正在完善“鲁供”标准,依照品质控制体系每年进行严格检测,不符合规定的坚决剔除出“鲁供”大家庭。

    现在,鲁供品牌旗下有禽蛋、蜂蜜、西洋参、粮油等系列高端农产品。目前经营的品牌达到59种,涵盖山东省特色农产品6个大类、403种商品。而鲁供的最终目标是要成为山东省系统的第一农产品品牌,它会是全国最安全、质量最放心的品牌。它不仅代表了山东区域性的公众品牌,也将是山东省系统带领农民走向规模化生产的“领头羊”。

    对话 

    记者:公司的主营业务有哪些?

    刘平:除了运营“鲁供”系列农产品外,公司还致力于经营农业生产资料、预包装食品等领域的生产、加工、销售、储存、包装、冷链物流、进出口,以及相关的技术、信息、咨询服务。

    记者:品牌对于农产品的运营来说意味着什么?

    刘平:品牌是农产品的旗帜,它代表这一个农产品品类的高度。此外,农产品品牌在助力农产品销售上,还起到一个辨识的作用。当然,农产品品牌只有能够达到消费者的愿景或希望,这个品牌才更有生命力,在市场上才能有更多的话语权。此外,在创建品牌上,企业应该是一个主要力量。我们作为省社的龙头企业,必须承担起创建农产品品牌的使命和责任。

    记者:在23处生产基地中,公司主要工作是什么?

    刘平农业服务和种植养殖是产业链的起点,全省已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23处。在那里,山东省供销社农产品公司既是服务者、收购者,又是生产组织者。公司通过多种销售模式,将市场需求信息反馈到这个环节,链接起千家万户的小农户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从而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经营。

    记者:“鲁供”如何进行产品品质的把控?

    刘平目前,“鲁供”产品都有“追溯宝”以作为整个产业链在消费终端的最后呈现。消费者通过扫描追溯宝标签上的二维码,就可以追溯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将产地、责任人、用药量、喷水时间等信息化地呈现出来。同时,在O2O购物体验店,通过追溯宝扫描还可以看到基地的监控实况。

    记者:“鲁供”与子品牌之间通过产权进行联合,那利益如何进行分配?

    刘平:“鲁供”与子品牌结合的时间并不长,在权利和权益的分配上,更多的是“让利”。公司作为系统内的龙头企业,是一个公益性和经济性相结合的企业,更多得是扶持系统内合作社和基层社发展,让他们先强大起来。这样,更有利于我们把市场和品牌做大。在2014年我们的销售额达到了2.4亿元,但利润仅有200多万元,主要的利益都给了我们的合作者。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