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8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找准定位 推进创新 农信社转型探索可持续道路

□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张建成

 

    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利率市场化的日益临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不断加快、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农村信用社要增强紧迫感,从实际出发,找准战略定位,筑牢战略支点,推进战略创新,走出一条“低成本,广覆盖,特色化”的可持续发展新路,以顺利实现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

    练定力:拓展农村金融阵地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较好地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农村信用社立足农村市场的市场定位不仅不能动摇,而且更要加强和拓展对主阵地的精耕细作。

    近十年来,得益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利率管制下的息差红利,并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县域机构的大量收缩,农村信用社可谓是“一枝独秀”,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但农村劳动力外迁出现的农村“空心化”现象,也导致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大量收缩、部分机构“去农化”现象严重,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亟待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从经济下行中部分农信机构所暴露出背离“审慎经营原则”,“偏离‘三农’‘小微’方向”,盲目追逐大额贷款、房地产贷款及国家限控行业贷款风险偏好等问题来看,农村信用社追逐“去农化”的“盛宴”是“好吃难消化”。实践证明,农村信用社坚持农村市场定位才是审慎的、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农村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潜在巨大的商机。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经济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会经历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农村市场竞争相对不充分的现象也会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对于金融机构分布较少的农村而言,客户获得金融服务付出的非利息费用(如交通、食宿等费用)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农村信用社通过转变服务方式,在降低农村客户融资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获得利率定价主动权。

    做强做优农村金融业务是降低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目前,在农村信用社传统业务经营中,资金成本高、贷款利率高、经营费用高。利率市场化意味着利率对金融资源的配置将发挥决定性作用。利率市场化后,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性红利将不复存在,产生消化不良贷款风险和息差减少的财务风险。所以,既要拓展适度规模的重资产,努力壮大业务规模,也要大力发展低资本消耗的轻资产,不断壮大中间业务、拓展表外业务,努力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

    挖潜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

    农村信用社根植于农村,从其面临的竞争环境和自身优势来看,只有充分挖掘内部潜力,筑牢农村普惠金融的战略支点,才能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

    着力优化业务流程,努力推进物理网点转型。随着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微信银行等线上服务和ATM、POS等服务渠道的拓展,分流了大量农村信用社的柜面业务。农村信用社应当顺势而为,切实加强智能化网点建设,推广集中作业模式,强化后台集中授权功能,加大客户柜面交易无纸化自助服务改造力度,努力提升网点操作风险防控能力,最大限度地精简网点人员,优化人力资源布局。

    着力转变服务方式,大力拓展农村金融服务空间。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主要以柜面服务为主,将大量人力投放在物理网点柜面上,只有少量的员工从事信贷外勤业务,存在重存款增量、轻贷款管理的现象,以至于贷款管理粗放的现象始终没有得到改观。在经济新常态下,化解“三期叠加”形成的风险,务必要以网点转型为切入点,努力降低客户融资成本,合理增加客户财产性收益,深耕细作农村金融这片热土。

    着力推进产品创新,充分满足客户差异化金融服务需求。以客户为中心,不断丰富金融产品与服务,是金融机构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农村金融机构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换位思考、不断为客户提供多层次、特色化、全方位的理财、融资、支付、信息等产品与服务,才能增加客户黏度。传统业务是农村信用社的看家本领,务必要做精做细;创新业务是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之要,务必要做实做优。

    着力推进机制创新,切实增强法人机构的经营动力与活力。农村信用社应发挥小法人决策效率高、经营灵活性强的优势,积极探索、创新适合本机构特点的业务发展激励机制,将传统的“要我干”机制转变为员工自觉自愿的“我要干”。这些机制至少应当包括:完善的法人治理机制、灵活的用工机制、科学的薪酬激励机制、合适的期权激励机制和严格的内控合规机制。

    借外力:提升创新驱动能力

    农村信用社用社资产规模小、资本消耗大、金融牌照少、经营成本高等特点,决定了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农村信用社应当善于利用自身网点、资金等优势,扬长避短,以“合作共赢”为基础,努力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战略创新能力。

    借梯登高。农信社应正视自身在资本管理、资产管理、风险控制、产品设计、服务手段、经营机制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弱势,加强与同业及专业机构的战略合作,将自身网点、机制优势与合作伙伴之“梯”有机结合,达到优势互补、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目的。

    借船出海。农村信用社应当积极弥补自身机构分散、跨机构渠道业务不畅等短板,充分发挥全国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的作用,加强与银联等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战略合作,积极探索与电商平台和异地收单机构的合作,加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为拓展跨区域客户创造条件。

    借鸡下蛋。农村信用社应当克服自身金融牌照单一的不足和经营成本较高的劣势,广泛利用本地各种社会资源, 积极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强化资产风险管理,大力开展代理、融资业务,努力引进低成本资金,充分满足当地各种金融服务需求,千方百计降低经营成本。

    抱团取暖。农村信用社应当克服自身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资本消耗大、业务领域受限的弱势和不足,加强系统内机构的紧密合作,发扬优良传统作风,倾力打造行业品牌优势,加强机构之间的互助合作,努力提高行业整体品牌形象,努力提升全行业抗风险能力。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