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关’来了!”有人低叫,胆小的便开始往外挪动脚步。河桩定睛一看,见领头的是个瘦高汉子,瓦刀脸上一个粗大鼻子,细眯的眼睛小得像席篾儿割开的。头戴一顶黑礼帽,身穿一套黑裤褂,脚穿一双黑洒鞋,浑身上下黑得像只黑老鸹。跟他同来的六七个人也都是一样打扮,黑呼呼的一片,让人胆寒心颤。河桩听说过“镇北关”。“镇北关”名叫郝玉桥,祖上也是大户人家,城外有良田千亩,城内有四五家店铺。可惜后人不成器,吃喝嫖赌无所不为,百十年内把祖宗的心血踢蹬个罄尽。到了郝玉桥的爹郝天浩这一辈,实在撑不下去了,就把城里仅有的一处院落卖掉,在北城门外买了两间破房居住。人常说:穷了富好过,富了穷难捱。郝天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过惯了,一下跌进穷人窝里,如何受得了?做苦力糊口自然是不肯的,于是便做了狗盗鼠偷的勾当。一次去乡下偷牛,被打成重伤,抬回家没几天就死了。媳妇不愿苦守下去,跟个南方蛮子跑了,十三岁的郝玉桥成了孤儿。十三岁已是半大小伙儿,要真想办法干点事,也能混个肚儿圆,可惜他不是那个种。爹死了,娘跑了,吃喝没人管了,可也少了约束,便整天在街上乱窜,和痞子、混混儿一起,今天勒索这家,明天敲诈那家,倒也自在逍遥。郝玉桥幼年时也随人练过拳脚,打起架来心黑手狠,经过几次火并,做到“老大”,他那两间破房便成了窝点。随着势力的扩展,财富的增多,他又买通官府,垄断了北关一条街的税收,饭店铺户、小商小贩,都成了他的口中食。随后,盖起了大宅院,手下养着一二十个弟兄,和税务所长称哥们儿,跟警察局长“拜把子”,一跺脚满街乱颤,人送外号“镇北关”。
“镇北关”一进场子就喊:“谁他妈吃了熊心豹子胆,敢不拜码头就开场子?”
绿衣女子愣一愣,连忙走上前,满面赔笑:“这位大爷请息怒。我们初来贵地,两眼一抹黑,不知深浅。大爷大人有大量,饶过我们这回,明天定将孝敬送到府上。”
“镇北关”听了,紧绷的脸放松下来:“哈哈,你这娘们儿说话还挺肉头……”一眼看见红衣姑娘,精神立时一振:“哎呦,这小妞长得还真爱人,会练什么?大爷陪你玩玩。”伸手去摸红衣姑娘的脸。红衣姑娘后退两步,毫不畏惧地拉开架式。
绿衣女子忙上前拦挡:“这位大爷请高抬贵手,小孩子家会什么玩艺儿?别让大爷见笑。”
“小孩子?大爷我就喜欢小的。”“镇北关”一把推开绿衣女子,伸手便朝红衣姑娘胸前抓来。
红衣姑娘轻巧闪过,矮身一个侧踹,蹬在“镇北关”的小肚子上。
“镇北关”连退数步险些跌倒,不由恼羞成怒,冲着带来的人一声大叫:“他妈的反了!弟兄们,砸了他的场子!”那些随从炸雷般应和一声,就要往场子里冲。
“慢!”河桩实在看不下去,挺身拦在众人面前。
“镇北关”见有人出来挡横,更是怒火中烧:“谁的裤裆破了把你露出来?敢管大爷的事!”
河桩见他出口伤人,气得满脸通红,理也不想跟他讲了:“你嘴巴放干净点儿!你不是想练练吗?我陪你练!”
“镇北关”一声狞笑:“不知死的鬼!”一个冲天炮捅向河桩的鼻子。河桩不慌不忙,轻轻一闪转到“镇北关”背后,脚下一钩膀子一撞,“镇北关”一个狗抢屎趴在地上。
“镇北关”看出不是对手,三爬两爬滚到一边:“弟兄们,连这小子一勺儿烩喽!”
场上一时大乱。“镇北关”的弟兄们围着河桩乱踢乱打,河桩施展开拳脚,指东打西地奋力抵挡,绿衣女子也带领她的人加入打斗。围观的人看到要出大事,躲的躲逃的逃。混乱中,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人跳入场中,先在绿衣女子耳边低语几句,转身投入混战。绿衣女子立即把她的人叫到一边,匆匆装好车,由刚才敛钱的小伙子赶着一溜烟跑了。绿衣女子和红衣姑娘翻身上马,直直的向人群冲来。“镇北关”的人本来对付河桩和那个青年人就有些吃力,被两匹马一冲,立时倒的倒伤的伤。“镇北关”呼啸一声,带着众人转身便逃。
绿衣女子勒住马,双拳一抱:“多谢二位兄弟挺身相救!”
那个青年人也忙一抱拳:“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用称谢。你们赶快走吧!”
“你们怎么办?”
“我们自有办法。你们快走,呆会儿‘镇北关’找人来,就麻烦了。”
绿衣女子略一迟疑:“那好。二位兄弟保重,后会有期!”拨转马头,扬鞭而去。红衣姑娘深深看了河桩一眼,也拨马跑开。
河桩望着空荡荡的场子,呆呆的不知所措。
青年人一推河桩的膀子:“还不快走,等人来捉呀?”
“去哪儿?”
“出城呀!”
河桩如梦方醒,带头猛跑起来。
两个人刚跑出北门,“镇北关”领着一群人连喊带骂地扑了过来。河桩拉着青年人拐进胡同,翻身跳进一个院子。
两个人蹲在墙根下,听外面乱哄哄的声音远去了,心里轻松下来。那个青年人冲河桩一竖大拇指:“兄弟,好汉子!”
河桩憨憨一笑:“大哥也不孬。”
“兄弟哪儿的人?怎么称呼?”
“县城北十里河沿儿村的,叫王河桩。大哥哪儿的人?怎么称呼?”
“河沿儿可是个好地方。我是过路的,叫张卫。”
两个人正说着,里屋的门吱呀一声开了,出来个姑娘。姑娘冷不丁见墙根下蹲着俩人,吓得一声尖叫,叫声未完又憋了回去,两眼定定地看着河桩。河桩这时也看清了,是小桂。
张卫看出门道:“你们认识?”
河桩不好意思地红了脸,在张卫耳边轻轻说了几句。张卫笑了。
小桂莫名其妙:“你俩怎么回事?怎么跑到我家院子里来了?”
张卫见河桩回答不出,忙接过话头:“我和河桩是朋友。刚才出北门时,见‘镇北关’带一帮人骂骂咧咧地过来,怕惹事,就躲到院子里来了。”
小桂信以为真,热情地往屋里让。
张卫看看河桩:“不麻烦了。我还有事,先走了。”
河桩觉得和小桂虽说定了亲,可毕竟是初次见面,不宜久留,便朝小桂点点头,说声我跟你一块儿走,和张卫一起跳出围墙。
两人出了北关大街,张卫要往另一条路上走,河桩有些不舍。张卫笑着说:“河桩,你是个有血性的汉子,我记住你了。说不定我们很快就能见面的。”
河桩独自走在官道上,回忆着刚才发生的事,仍然激动不已。不知不觉爬上了永定河南堤,一只渡船正好停在岸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