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是现实与历史的重大任务。
第一,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看,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又要从外部导入现代要素,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更多、过程更复杂,是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变量”,一定程度上也是“慢变量”。环顾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大多都是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而那些农业落后、农民贫困的国家,没有一个算得上是现代化的国家。从当前我国的情况看,工业化已进入中后期阶段,城镇化快速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融合,比较而言,农业现代化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短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四化同步”的发展战略,农业现代化这个短板越早补齐越好,不然就会拖整个现代化的后腿。
第二,从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看,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隐性风险逐步显现。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是我们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大任务。要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首先要保持农业稳定发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只要农业和就业能稳住,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内低一点,也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可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就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三,从促进我国农业长期持续发展看,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当前,国内农业生产成本正处在“上升通道”,“地板”逐步抬高;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已经超过进口价格,继续提价又遭遇“天花板”。如何在成本和价格的“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我国农业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人均耕地和淡水资源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4;生态环境严重受损、承载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资源开发利用强度过大、弦绷得越来越紧。如何在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食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我国农业发展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要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
(作者系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本文摘自《中国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