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体制设计造成的行业内部信息沟通不畅,导致各地农信社之间难以进行经验交流、问题探讨,热点、焦点、难点问题难以解决。由于没有高水平的产品创新研发人员和机构,导致农信社的产品和服务难以满足迅速发展变化的“三农”市场客户的需求,难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没有全国性的协调机制,导致农信社作为支持“三农”金融主力军的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难以形成全国性的整体品牌形象并得到应有的正面宣传。由于缺乏全国性的利益代言人,农信社局部区域、个别机构发生的声誉风险事件极易因缺乏正确有效的管理而迅速传染为整体声誉风险,进而演化成系统性风险;同时,农信社的合理诉求也难以传达到高层,直接影响到决策层对这一庞大金融体系的改革决策。而信息科技化建设的各自为政,难以实现全国农信社数据大集中,在重复投资造成巨大浪费的同时,也导致农信社不仅难以形成科技信息优势,而且风险问题繁多。
因此,保持农信社整体性,提高其整体抗风险能力,就从前10年的以省为单位、省联社平台的搭建,发展到了更高层次平台的搭建。为了解决上述深层次的瓶颈问题,目前一个可行路径是成立全国性平台,为基层农信社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支持,搭建农信社沟通平台,构建我国农信社的行业自律体系。全国性平台还可下设二级平台,比如全国信合文化研究会、全国信合创新发展研究会、全国信合风险管理研究会、全国信合科技应用研究会等,专业组织解决专门问题。应该吸纳各级农信社入会,会员通过缴纳会费等方式来获取全国性平台的服务。特别是科技信息化这方面,全国数据大集中、全国性的核心业务系统建设、系统应用的延续性和对整体业务发展的保障方面,以及应对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模式冲击、提升服务“三农”竞争力方面,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平台,很难实现。不过,全国性平台和各级农信社之间应该借鉴德意志合作银行组织架构,摆脱管理和被管理的隶属关系。德意志中央合作银行采用了“自下而上入股、自上而下服务”的三级独立法人的组织结构,三级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德意志合作银行作为一级银行,对区域性中心合作银行(二级银行)提供资金清算、员工培训、业务咨询和代理等服务,为二级行和三级行没有能力自我解决的项目提供支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