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企业遇到产业区域调整,该怎么办?近年来,由于纺织行业的需要和棉花产业布局的不断调整,我国开始加快新疆优质棉生产基地建设。而一些传统的产棉区域,由于棉花单产低、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低。再加上粮食种植的冲击,棉田面积不稳定,棉花产业的深度发展空间不大,逐步退出了农作物种植的行列,这为当地的棉花企业带来了生存的困难。
如何在没有本地棉田的支撑下生存并发展,成为这些企业亟须解决的难题,陕西棉花集团就一度面临这样的困境。在陕西不再种植棉花的背景下,陕西棉花集团积极转型,开辟新业务、盘活老资产、培育新产业,以变应变、适时转型,既保住了传统产业,又开发了新业态,走出了一条变中求胜的道路。
坚持主营业务
千里之外觅战场
“无论产业布局怎么调整,棉花的生产、加工、销售依然是集团不变的主业,这也是集团发展的根本出路。”陕西棉花集团总经理苟永东对此深信不疑。经过多年的经营积淀,陕西棉花集团已经拥有了成熟的棉花加工、销售团队,这是集团的主力,必须让他们发挥作用。“棉花产地集中转移到了新疆,那么我们就把棉花加工、销售等业务拓展到新疆去好了。”苟永东淡然地说。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改变,这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法则。
重新开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企业来说,市场的占有率是生存的关键,新建一个完整的棉花加工工厂,没有几年的时间是完不成的。那时,集团极有可能已经失去了生存的空间。时间就是机遇,为了尽快开展业务,陕西棉花集团根据棉花市场状况,结合经营战略,决定采取混合所有制的方式,在我国优质棉花主产区新疆选择当地的棉花加工企业,通过参股的方式,2013年在新疆组建了“新疆君泽棉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了延伸产业链,在成立了君泽棉业有限公司之后,陕西棉花集团又控股收购了两个棉花收购、加工厂,拓宽了业务范围。2013棉花年度,两个轧花企业累计收购籽棉24747吨、生产皮棉10500吨,并全部交储,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
通过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发展企业,陕西棉花集团在棉花市场异常艰难的情况下仍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集团棉花主营业务由单一储备向收购、加工、销售、储备并举的方向发展,延长产业链,为公司创造效益走出了新路。如今,在新疆阿克苏,陕西棉花集团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新疆君泽集团有限公司”为母公司,“阿克苏地区宏欣棉业有限公司”“阿瓦提县金泰棉业有限公司”“阿瓦提县银泰家纺有限公司”为子公司的发展雏形。
盘活老旧资产
走适时开发之路
在西安市灞桥区北,有一片占地面积100亩的大型现代化棉花仓储专用仓库群,这是1994年国家批准新建的陕西棉花集团西安棉花物流配送中心,目前为国家储备棉代储存和管理的地方,现有储备棉26727余吨。棉花物流配送中心负责人王峰桥告诉记者,陕西棉花种植停止后,中心的仓储配送功能基本丧失,库房闲置。为了能充分利用这些闲置资产,配送中心积极寻求与外界的合作,将仓库进行租赁,为中心开辟新的经营项目。
西安棉花物流配送中心的新业态并非个例,这是陕西棉花集团开发闲置资产的统一部署。据了解,陕西棉花集团在计划经济时期负责国家在陕西的棉花计划、收购、调拨、供应以及国家储备棉花等业务,因此在陕西全省境内拥有10多个棉花储备仓库。随着棉花主营业务向新疆迁移,这些仓库基本都闲置了下来,陕西棉花集团对这些闲置资产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对外租赁的方式,使其重新运作起来,成为集团的一项新收入。
为了更好地开展租赁和棉花储备业务,陕西棉花集团先后累计投入600多万元改造库房设施,全面改善仓库环境,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此外,集团把兴平市租赁部队仓库加以改造以增加仓储收入。同时,公司还将兴平库和西安转运站两库进行人、财、物统一管理,业务并行运营,实现公司棉花储备“一盘棋”有效运行体系。
“通过改造来提升闲置仓库的仓储水平,以适应新的仓储租赁要求,这是集团在新形势下对原有资产的处理措施,且达到了良好的效果。”苟永东介绍,2013年两库棉花储备总量创6万吨新高;2014总吞吐量突破10万吨大关,年现金净流入攀上550万元高峰,两库都成为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指定的承储库、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交割库。西安转运站新增经营面积3500平方米,可增加货物存储量5000吨,增加收入13万元;陕西203仓库招待所,出租价格增长了7倍;占地76.5亩的陕西供销纺织厂,经过数年的努力,厂区面貌焕然一新。上万平方米仓库有效出租,托儿所、驾校、机加工工作有序,储备业务创出了新常态,成为了集团在转型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实施农业项目
促进创新经营发展
开辟了新的棉花加工、销售阵地,使陕西棉花集团的主营业务得到延伸;改造了原有的仓储仓库,让陕西棉花集团的固有资产得到保全与发展;在此基础之上,为了给企业持续发展增加动力,陕西棉花集团开始试水种植业和养殖业。
陕西棉花集团副经理令宗科介绍,集团发展农业种养殖业是经过充分的调查和论证的。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工商资本开始进入农业,为传统农业带来新鲜血液的同时,工商资本也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为集团发展种养殖业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陕西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历来以农业发展为主,形成了核桃、芦花鸡等众多各具特色的农业特色产业,这为集团发展种养殖业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鉴于此,陕西棉花集团开始在所属的市县内寻找适合发展的农业产业。2011年,集团在华阴市华县成立田园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租用30多亩土地进行野鸡养殖。此外,合作社还注册了“少华山”牌芦花鸡商标。2012年,陕西棉花集团在渭南市宜君县成立聚龙种植专业合作社,租用林地1730亩开始种植核桃。目前,已种植核桃树两万株,合作社注册了“君宜”商标,所产核桃已得到国家有机食品认证。
经过数年的努力,公司创建的宜君种植和华县养殖两个专业合作社已经成形,并得到了政府资金支持。2014年,宜君核桃树喜获丰收、华县养鸡规模也逐步扩大,为拓宽和发展副业、经营新领域,壮大合作社经济,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发挥了重大作用。
对话
记者:您如何规划集团的整体发展?
苟永东:“一带一路”经济带的提出,从历史上讲是千年以来丝绸之路上作为国家战略又一次重大创举,也是建国以来国家战略向西转移的重大举措。天时地利人和,千载难逢。把握历史机遇,盘活现有资产。在集团主题业务上:纵向,延长棉花经营产业链,拓展家纺业,两纱两布;横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发挥企业自身特点和优势,在企业边缘产业上把文章做大做足。集团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发展林下经济,为激活企业机能提供了正能量。
记者:今后集团发展的重点任务有哪些?
苟永东:抓好一个重点,即确保集团棉花主体业务稳速增长,不失速、不变形、利润有提高;抓好两个中心,即把陕棉集团西安棉花仓储物流中心、陕棉集团华阴仓储物流中心打造成陕西乃至西北的棉花专营、粮食专营仓库;抓好3个专业合作社,即宜君县聚龙种植专业合作社、华县田园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宜君聚隆种植专业合作社,做到不仅有示范作用符合国家政策,而且要有发展、有效益、充分市场化;抓好八个库区,即集团所属仓库要结合国家产业政策,结合驻地经济发展实际,发挥驻地县县委、县政府的积极性和潜在优势,把不动产盘活,向不动产挖潜力、要效益,绝不能捧着金碗要饭吃,这项工作将是集团今后工作的重头戏。
记者:集团将如何借助省社平台发展?
苟永东:陕西省供销合作社力推“一县一品”,我们要珍惜这个国际化的展销平台、销售网络、电商平台,把我们的家纺产品和其他优质产品推广到各地、市、县,争取做到“一品一县”落地开花,逐步走向国内、国际商品大舞台。以生产老百姓放心可靠的商品为准则,以拓展城乡流通为集团运营核心和基本点,以品牌战略为制高点,重学习、转观念、拓思路、抓时机、内改外联、借力丝路经济让陕西棉花集团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