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7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打造海洋“项链”的闪亮“珍珠”
——“象山国际水产保税冷链物流基地”探访记
□ 本报记者 王 蕾 吴 震

图为象山国际水产保税冷链物流基地一期工程效果图。
图为象山国际水产保税冷链物流基地平面示意图。

 

    我国北起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口,南至中越交界的北仑河口,有长达一万八千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如同一根巨大的红丝线,串连起海洋经济的一颗颗明珠,被称为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珍珠项链”战略。日前,记者在宁波象山采访,看到那里的供销合作社人正在——

  前不久,本报记者实地走访了中国供销集团(宁波)海洋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象山国际水产保税冷链物流基地。

    在这块“钢筋丛林,水泥大地”的施工现场,许多头戴安全帽的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这里早已打下数十米深的地桩,地下建筑已部分完成,地上部分建筑基础轮廓隐约可见。这是水产物流基地一期工程中的第一个2万吨冷库及4200平方米加工车间、8000 平方米交易大厅及7945 平方米海洋生物工程生产厂房及附属设施等建筑工程。宁波海洋公司工地负责人介绍说,目前他们正在加班加点,好中求快,以保证2015年底主体工程全部完工。

    这个“削山置冷库,浚水纳巨轮”的水产物流基地,坐落在全国四大中心渔港之一的象山石浦港南岸的鹤浦,占地总面积651亩,计划总投资12亿元。宁波海洋公司董事长张金诚介绍说:“这个基地,通过10万吨冷库、万吨级码头、渔人码头、台湾贸易交易市场、远洋渔业基地、保税油库等设施的布局和建设,将形成集远洋捕捞、冷冻冷藏、对台贸易、冷链运输、物流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健全的金融、海关、商检、公交、边防等配套服务,最终将成为集宁波海洋渔业总部、渔货集散中心、保税冷链物流仓储、出口加工、综合配套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亚洲一流的国际水产冷链物流基地。”

    毫无疑问,水产物流基地的发展愿景是令人振奋的。“发展愿景”基于“市场需求”;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在于“适销对路”。那么,水产物流基地的“物流产品”能满足这里的“市场需求”吗?

    答案是肯定的。

    宁波海洋公司成立于2012年。这一年,象山水产品年产量近60万吨,而冷库规模只有约8万吨!在渔业生产旺季,渔民捕捞上岸的优质水产品无处冷藏,稍一耽搁就变成“垃圾”。为了减少损失,在内地十分珍贵的海产品,渔民登岸的此时此地,只能卖个“白菜价”。陆地种养农民”丰产不丰收”情景在这里反复上演!由于缺少冷库,那些冷链车辆也只能随行就市地来此采购。当渔民丰收,他们能采购到廉价货;当渔民歉收,他们就无货可进,只得高价进货或空手而归。无论高价或廉价进货,水产品的质量是难以保障的。因为这里没有足够的冷冻冷藏设施,供给上岸水产品拣选、整理、检验和加工之用。由此可见,农村集市贸易式的水产市场,产品质量水平无法保障,质量安全大打折扣,导致市场价格忽高忽低、极不稳定。广大渔民歉收忧、丰收也忧,渔业生产只能在低层次徘徊。

    冷库,渔民、水产经销商“如大旱之望云霓”!

    即使是那些堪称“水产野战军”的远洋捕捞船队同样陷于冷库不足、生产受限的窘境。由于缺少足够的冷库,致使部分远洋捕捞船队返港后却无处卸货,不得不在海上就把海产品低价出售给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冷藏加工企业的收购船只。这些境外企业把收购来的海洋产品简单加工包装,就以高于原收购价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卖给我国消费者。

    市场的“短缺”就是商机;弥补我国渔业产业链、价值链的“短板”,就是企业发展潜力;立足象山,放眼海洋,为渔民渔业服务,就是利国利民!

    公司董事长张金诚详尽地介绍了水产物流基地10万吨级冷库对当地渔民和远洋捕捞船队的服务功能。他介绍道:“渔民捕鱼归来,可以到这里的市场上交易出售。这是市场功能。如果渔民捕捞的水产品部分或全部不能出售,那就可以放在我们的冷库里,待市场行情好转时再出售。这是存储功能。如果因为货物没有销售而渔民生产急需现金,我们可以部分地收购渔民的水产品,先付渔民一部分货款,以解渔民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使得渔民生产得以继续,而货物暂时归我们,待渔民有钱时再‘赎回’。这是抵押借贷功能。渔民的水产品放在我们的冷库里,我们可依托企业资质信誉进行‘仓单质押’,获得银行信贷资金,供给渔民生产的资金需求。这是仓储金融功能。渔民的货物全部出售给我们也可以,我们可以通过冷链物流配送网络,向全国各地销售网点供货。这是物流配送功能。还可以对集中上市的水产品进行‘旺储淡销’,发挥冷库‘蓄水池’功能,达到调剂余缺、均衡供给的目标。这是市场平衡功能。”他还谈到依托基地以及基地的海洋生物产业园,建立与远洋捕捞船队对接的远洋购销加工船队,形成完整的远洋水产产业链,推动我国海洋经济整体水平的转型升级等。他指出,这些都是冷库企业与渔民包括远洋捕捞船队以互利共赢为目标的;企业可以而且应当主动向渔业产业链的两端延伸,把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相结合起来,在服务渔民、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企业的价值。他还介绍,这个基地将建成海洋生物产业园的海洋生物制品加工厂、科研机构及综合配套服务区等。

    这个拥有10多年的高校教师经历,又拥有食品和生物工程学、经济学、MBA等多个专业学科研究生学历的企业家,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把冷链仓储物流基地的专业知识和综合功能讲解得条理清晰、生动形象,在人们眼前勾勒出一幅海上“清明上河图”的繁荣和兴盛!

    应该说,象山拥有成为我国沿海经济“项链”上一颗耀眼“明珠”的自然禀赋。它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三角地区南翼,居浙江沿海中部,与舟山群岛形成拱卫宁波乃至浙江的海洋经济版图;毗邻上海、杭州、温州。三面环海,一路通陆。全县海域面积6618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925公里,分别占宁波市的67.8%、59.2%。海洋资源极其丰富,是浙江省乃至全国少有的兼具山、海、滩、涂、岛、礁、湾等资源的地区。这里,拥有象山港和石浦港两大港口,可建港口岸线61.3公里,其中深水线37.3公里;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128座。拥有大小岛礁656个,占宁波市的80%以上,浙江省的21.4%。象山现代渔业稳步发展,全县水产品产量57.35万吨,海洋运输业蓬勃发展,海洋运输能力达58万载重吨,集装箱运力13.3万载重吨,位居浙江省各县(市、区)首位。

    放眼浙江,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全省拥有海洋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陆域面积的2.56倍;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长达6500公里,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20.3%,居全国第一位;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061个,占全国岛屿总数的40%;港口、渔业、旅游、油气、滩涂五大主要资源得天独厚,为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资源保障和良好的产业基础。2011年,浙江省正式颁发了《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宣告向海洋经济强省全面进发。此前,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展望国际水产冷链物流基地的发展前景,张金诚指出:这个项目建成后,将与在同一区域的浙台经贸合作区功能互动,立足长三角、辐射东南亚,做强冷链物流、做活保税业务、做深水产加工、做大出口贸易,成为国际一流的水产冷链物流基地,打造中国供销集团的创新型现代农渔业产品冷链物流的标杆企业。

    谈到供销合作社系统海洋经济发展前景时,张金诚显得胸有成竹,信心十足。他说:“我们要将国际水产冷链物流基地和海峡两岸现代农渔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成长三角地区为渔业渔民服务的一个示范平台,形成可复制、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经济‘象山模式’。在‘象山模式’成功运作的基础上,我们将积极推进在全国沿海地区进行多点复制和推广,在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串连成供销集团海洋产业发展的‘珍珠项链’,最终建立起供销集团覆盖全国的水产冷链物流体系。”

    人们相信并期待着,象山水产物流基地这颗“珍珠项链”的闪亮明珠,必将以耀眼的光泽和迷人的魅力,照耀并引导着其后一颗颗“珍珠”的成长、连串,演绎出供销合作社“走向深蓝”的动人旋律……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