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7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富了农民 强了根基
山东临沂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改革成效显著
□ 本报记者 吉宝飞 文/图

 

编者按:

    近日,中国合作经济发展论坛综合改革调研行团队来到山东省临沂市供销合作社,对其在综合改革中探索和积累的一系列做法和经验进行了实地调研。在调研中我们看到,临沂市供销合作社系统自综合改革启动以来,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全系统上下改革目标明确,以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业服务规模化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建设、农村合作金融发展为重点,积极开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为农服务中心建设、电子商务等工作。尤其是为农服务协同机制的建设引人瞩目,构建起了“党政支持、组织推动,供销主导、部门联动,四位一体、利益共享”的工作格局,并创建了社村合作、社企合作模式,形成了多方协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聚合效应”,提升了为农服务能力。这些经验对当前正在积极探索综合改革路径的全国各地供销合作社颇具启示意义。本报今日在A1、A4版推出专题报道介绍其改革经验,敬请关注。

    2014年6月,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启动会议上,临沂及其所辖的河东、莒南、临沭被列入了全省6市18县区的改革试点“大名单”之中,3个县区还同时入围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专项试点名单,扮演起“改革双料角色”。

    为此,临沂市供销合作社在省社的领导下绘制了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为核心,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根本,以强化基层社和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为重点的顶层设计蓝图,以三大战略为方针,在五项重点领域推进综合改革。

    “三大战略是聚集资源、联合合作、龙头带动;五项重点是‘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农业服务规模化、农村流通现代化、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山东临沂市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陈相平解释说。

    一年来,临沂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综合改革工作呈现出计日程功之势。目前,全市系统托管土地125万亩,市社和12个县区社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争取扶持资金8600万元、土地指标620亩、项目资金3.2亿元。今年1-6月,实现销售收入315亿元、利润3.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6%、10%。

    记者在采访中也看到,临沂的综合改革自上而下都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富了当地农民,强了自身根基。

    网络升级版:下乡进城全解决

    依托龙头企业,从“支网点”到“开连锁超市”,再到以超市为中心发展社区服务中心,这是莒南县供销合作社从1998年开始就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内率先走出的一条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之路,曾有“莒南模式”的美誉。这次记者来到莒南,看到了“升级版”的莒南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供销合作社的网络不仅覆盖到镇,更深入到村,而且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向流通。

    6月4日,记者在莒南县相沟镇王祥村的开元超市社区店碰到一位前来购买电压力锅的村民。她告诉记者:“我们在村里都能网购了,特别方便,而且是货到付款,不用担心网上描述与实物有差异。像电器这类东西,以前都要去5里外的相沟镇上买,现在在家门口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王祥社区店的店长商永祥拿出一沓她帮村民代购的购物单,记者看到,小到柴米油盐,大到家具家电,都可以从这个只有200多平米的小社区店代购到。“县城开元商城有什么,在我们这就能买什么。下乡配货的车最多两天就可以把代购的货物送到社区店,大的我们送上门,小的村民自己来店里取就行,走路也就两三分钟。”商永祥说。

    山东开元超市有限公司从1998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打造城乡“双向流通”平台,近年来随着业务不断拓展,已经发展村级连锁加盟店686处,网点遍布全县12个镇街及周边5个县区。凭借实体店遍布镇村的优势,开元公司于2014年成立了开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网上设立了开元商城,各村镇店成为商城的代购点,线上线下同时销售,使工业品下乡到村入户。为了同时推进农产品进城,公司又先后与县社共同出资成立了开元农产品有限公司,并与道口、大店等水稻主产区基层社联合组建了开元道口香水稻专业合作社,涉足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

    “我们还要依托开元商城,帮助农民代卖农产品,遍布各个社区的农村网店的实体店就是农产品的‘集散地’。” 莒南县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党委书记王乐敏向记者描述农村电商的筹划。

    在探索农村电商建设中,临沂市社依托山东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中心,深化与阿里巴巴、深圳中农网等知名电商龙头企业合作,多方式“触电”,实施了五大工程,布局“网上供销社”。一是成立“特色中国·临沂馆”。2013年,临沂市社与阿里巴巴合作打造“淘宝·特色中国·临沂馆”,搭建了临沂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共发展商铺1700多家,日成交额160多万元,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369处、112万亩;去年开设了“淘宝网·特色中国·临沂馆·沂水频道”;今年5月,“淘宝网·特色中国·平邑馆”也正式上线运营,目前莒南、郯城、兰陵等县区也进入筹备阶段。二是开展同城配送。依托“菜润家”,实施进工厂、进学校、进家庭、进机关的“四进”工程,开展同城生鲜配送业务,已发展60处质量有保障、全程可追溯的菜润家“沂蒙绿源”农产品直采直供基地。三是利用“云计算”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临沂市社以山东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中心为平台,以蔬菜、果品、养殖、粮油四个产销合作社联合社为支撑,联合全市2900多家农民合作社及农产品经纪人,共同推进现代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搭建起联通全国、覆盖全市的农产品云数据平台——“全国农产品价格展示中心”,为全市农民合作社、经纪人提供及时的产销对接信息服务。四是启动“互联网+”项目。临沂市社在“互联网+”项目实施中,着力打造集“互联网+仓储+金融+物流+保险”的现代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目前主要开展金银花、大蒜、板材、花生等大宗农产品交易。五是启动“满天星计划”。在临沂市社的帮助下,平邑县社构建了电商质量追溯体系——“满天星计划”,成为全国第二个“满天星”项目试点县。“淘宝网·特色中国·平邑馆”销售的商品都拥有唯一的二维码,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扫码验证产品真伪,并追溯其产地源头,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一直都是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建设中的难点和短板,记者在临沂看到,依托日用品流通网络的遍地开花,借助信息技术的创新,一个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已经有了雏形,并越来越显示供销合作社网络的“双向流通”的独特功效。

    服务升级版:因地制宜探索规模化

    临沂市社不仅在农产品流通、农村服务等重点领域和环节为农民提供了更便利实惠、安全优质的服务,还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加快形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

    6月6日,陈寻林家的2.5亩麦地里,一台小麦收割机正在作业。临沂市临沭县店头镇东措村书记班夫华告诉记者,“像陈寻林这样,与联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大田托管服务协议书的农户,共有650多户,实现土地托管2000多亩。大田托管让农民种地省心、省力、有保障,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在服务中心解决。”

    让村民如此满足的是店头为农服务中心,由临沭县社龙头企业——供销金亿德现代农业服务公司、店头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共同组建“全产业链”式服务中心,联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店头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成员之一。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步伐,在为农服务中心建设中,临沂市社加强了农机作业服务。

    综合改革以来,临沂市社以为农服务中心建设为重中之重,立足产业优势,结合当地实际,在不同地域探索多样化的农业服务规模化发展模式。临沭、沂水、蒙阴等县区在对花生、生姜、蜜桃等经济作物开展基地管理、品牌培育、收加销的基础上,增加了病虫飞防服务;莒南县社在与花生加工龙头企业金胜粮油集团基地建设、产品销售合作的基础上,探索产权联接等深度合作;初步形成了平原以粮食作物为主,丘陵以油料作物为主,山区以果品为主,养殖业以鸭、猪、兔为主等四大特色板块的全产业链服务规模化,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为农服务中心47处,建设智能配肥站36处,实现智能配肥面积达46万亩,实施“新型农民社员素质提升工程”,已培训农民达5.6万人次。

    临沂市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不仅解决了“怎么种地”“谁来种地”的问题,还为养殖业、山区林果业探索出了可行的规模化服务模式。

    机制升级版:社村共建强村兴社

    在临沂,记者看到,农业服务规模化的“落地”,一方面得益于“社村共建”合作机制的形成,另一方面依托于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在综合改革中,临沂市社将“社村共建”、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与农业服务规模化几项重点工作融合发展,联动前行。

    自春播以来,山东的天气持续晴热少雨,不少农民都开始担忧因干旱天气而带来的收成问题。然而,家住临沂市河东区八湖镇沂自庄村村民胡广英却不为其所困。“天旱了让合作社放水就行,如今种庄稼省心多了,再也不担心收成啦。” 胡广英高兴地说。

    胡广英口中的合作社是临沂河东区惠田水利专业合作社,2014年7月由河东区八湖供销社发起成立,具体负责“小农水”工程的设备维护、水渠清淤、灌溉服务等工作,现有社员420户、技术管理人员4名,为社区内2000多亩农田提供灌溉服务。

    针对“小农水”工程监管运营主体缺失的情况,探索“小农水”工程建后管护及运行的模式,尝试开展“小农水”规模化服务,是临沂市社‘社村共建’工作的创新之举,也是其全面加快“社村共建”发展步伐的具体示范。

    “2012年,‘社村共建’起源于临沂莒南县。综合改革以来,‘社村共建’被省社作为“六大创新工程”之一在全省推广;去年,市委、市政府对此又下发文件,召开会议,出台扶持政策。”临沂市供销合作社党委副书记、监事会主任巩明文如是说,“社村共建”在积极构筑“基层供销社+‘村两委’+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四位一体的合作机制的同时,还形成了供销合作社与农口行政部门协同服务农民的机制、与农民合作社等市场经营主体紧密合作的机制、组织农民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合作机制。

    目前,临沂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在1045个村居,共建2629个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4448万元,助农增收4.2亿元,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为基层社增加资产7993万元。

    “‘社村共建’是将组织延伸到村居,把服务覆盖到田间。”陈相平说,“社村共建”不仅实现了农民与基层社的双赢,还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的纽带。

    如果说“社村共建”是向外借力,那么打造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则成为临沂市社铸造内生动力的要措之一。

    “临沂市社由基层社联合区域内各类市场经营主体,探索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为入社成员提供生产、供销、信用等方面的服务。” 陈相平告诉记者,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方向是:“在基层组织实现涉农乡镇全覆盖的基础上,重点向村居延伸,建立起上下贯通、运行高效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临沂全市系统已成立了26个乡镇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其中,市社和12个县区社都经编办批复成立了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事业法人),与供销合作社“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初步建立起村级专业合作社为基础、镇级“农联社”为支撑、县级“农联社”为平台,市级“农联社”为龙头的经营服务新体系,进一步密切了与农民的联系,在探索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综合改革试点以来,临沂市社用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两种手段,扎实推进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的规范发展。成立资金互助管理办公室,对系统合作社内部开展资金互助进行监管;探索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加快建设市供销融资担保公司;探索开展小额贷款保险业务……据统计,2014年全市38家规范运作的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1.2万户,资金互助额2.7亿元。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是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新的动员令。”陈相平坚定地说:“今年是综合改革的关键之年,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中发【2015】11号文件精神,当好综合改革的探路者和排头兵,敢于啃硬骨头,触碰利益矛盾,发挥全面深化改革的牵引作用,赢得新的发展优势。”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