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云先生旗下的蚂蚁小贷,正式向农户放出了2万元贷款,这是蚂蚁小贷成立以来,首次向农户发放信用贷款。
这笔信用贷款有三大特点:第一是手续简单,农户只需上网提交简单的身份资料,就能实现快速审批;第二,蚂蚁小贷会利用大数据技术把控风险;第三,无需抵押担保,村民就能得到信用贷款。
有媒体记者断言,蚂蚁小贷依靠这三大特点,可以全面进军农村金融市场,来和农村信用社对抗。对于这个说法,笔者却不以为然,理由如下:
手续简单?目前既有的农村金融服务,手续并不复杂,农户提交的也都是基本资料,农村金融机构基本都是驻村设立,地理位置近,工作人员多为本村村民,熟人熟地。手续繁杂并不是农村金融的一个痛点,靠这个,蚂蚁小贷是不会获得村里大爷大妈的支持的。
大数据把控风险?笔者认为这基本上是无稽之谈。即使蚂蚁小贷有了非常成熟的大数据风控模型,村民的数据源采集就是一个难题。农村基础设施差,村民文化素质偏低,农户在互联网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数据积累,没有数据源,何谈大数据把控风险?笔者仔细求证后才发现,蚂蚁小贷的大数据应用并不是全面铺开的,而是限定了服务范围,就是蚂蚁小贷之前所服务的200多万家农村电商和既有的农村支付宝用户积累。这部分群体是农村的先进者,互联网经验丰富,在他们身上应用大数据是可行的,所以所谓的“蚂蚁小贷大举进攻农村金融”,实际上还是先走“熟路”。
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其实无论是蚂蚁小贷还是信用社,发放信用贷款,都需要符合最基本的风险控制原则,比如如何确定村民的偿还能力、贷款目的如何落实?实际上,据媒体报道,“蚂蚁小贷还将和其他在农村开展金融服务的机构开展合作”,同时“借助农村淘宝项目,蚂蚁小贷通过农村淘宝的合伙人实现人的考察来作为风控手段”,因此蚂蚁小贷并不是单独行动的,也并不是大搞创新,而是靠着农村既有的金融机构以及阿里系在村里招募的员工,实现线下对农户贷款的风险把控。就这点来说,蚂蚁小贷作为一个互联网企业,依靠的还是传统的线下风控模式,还得依赖线下的金融机构来帮助其保证风险。
蚂蚁小贷进军农村金融市场,就和农村金融机构是对立的吗?
当然不是,不但不是对手,还是相互需要的合作伙伴。互联网背景的蚂蚁小贷所带来的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加上农村金融机构多年的经验积累,以及对本地金融市场的深刻理解,定会真正地发展农村金融,让农村金融摘掉扶贫的帽子,让农村金融消费发展起来,让农村资金融通更加完善,真正让农村受益、农民受益、农业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