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阿里巴巴、淘宝、京东等电商大佬们在金融城池中一路摇旗呐喊、声名大振,摇旗杀入电商领域的大小银行业队伍中,却传出了些许呛水声。
银行业缘何难以顺利攻占电商城池?
调查中记者发现,银行若要在电商领域玩得风生水起,一方面,需要有过硬的科技实力、给力的电商平台;另一方面,则是要学会围绕客户需求,走差异化竞争路线。
人、财、物力“大比拼”
“如果选择与一些成熟的电商平台,或专业的数据商合作,尽管可以快速地获取数据,但因为没有自己的数据来源,就丢失话语权。”
“完备的电子商务战略,需要过硬的平台来支撑。”近期,一家专门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搭建电商平台的互联网公司打出了这样的宣传广告。
字句简短,却是直击银行业的核心需求。
“做电商,平台系统一定要强大,否则客户流量一多,就容易瘫痪。”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强调说,“像天猫商城,双十一要实现571亿的交易额、2亿多订单,核心平台系统不强大怎么行?”
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银行而言,因为自身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原因,电商平台的搭建工作,多选择以技术外包的形式来完成。
“过百万,这些数还是需要的。”谈及搭建电商平台的资金投入,山东某农商行一位不愿具名的电子银行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上述农商行的网上商城于一年前开业。在平台搭建上,该行便是以技术外包的形式,与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即,有关平台运作过程中的技术问题,都是该行“直接向外包公司提需求”,而上述负责人平日操心最多的,只是商城运营事项,比如,邀请商家入驻、日常营销活动策划等。
“上线快、运营成本低、有聚合效应。”对于选择外包电商平台建设的原因,上述人士向记者介绍说。
“中小银行如果选择与一些成熟的电商平台,或专业的数据商合作,尽管可以快速地获取数据,但也会因没有自己的数据来源,而失去话语权。”对于业内上述倾向于“平台外包”的选择,一位在农商银行从事多年互联网金融研究的专业人士道出了自己的看法。
因而,他认为,像部分银行一样,凭借行内科技团队力量自建电商平台,相对更为可取。
“自己打造电商平台,就是构建自己的数据来源。”对于自建电商平台的选择,上述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拥有了自己的数据来源,中小银行即便是与其他方合作,也会掌控自己的话语权。”
“对中小银行来说,成本还是太高了。”一位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工作的人员认为。
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无论是自建还是外包、合作,电商平台需要的人财物力投入都不是小数目。对于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内规模较小的行社而言,自建电商平台的设想并不现实。
“还得依靠省级联社的科技力量支持。”上述工作人员强调说。
走“差异化”发展路线
“如果走差异化竞争路线,机会还是有的。”对于银行系电商的“大发展之策”,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分析认为。
“订单2670份,商品数量8406件,交易额229447元。”上线仅仅两个月左右,山东聊城农商银行打造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
今年4月,聊城农商银行为农民开通了网上购物平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是聊城农商银行自主研发的、集金融支付结算、生产、日常消费及生活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网上购物平台。依托该行网点覆盖所有农村的优势,农民在网点只要告诉营业员想买啥,就可以轻松实现网上购物,而且无论大小件都会送到家门口。目前,该行已在辖区11个乡镇布点47处,吸引了数千农户前往购物。
但像聊城农商银行这样,能把电子商务平台做得如此“风生水起”的,业内却是为数不多。
银行的电商之路如何才能越走越宽阔?
“如果走差异化竞争路线,机会还是有的。”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分析认为。
他指出,银行业发展电商,应尽量避开与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重合的业务领域,例如,服装、图书、家居等行业。对于农金机构而言,在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很多的城乡居民“未被满足的需求”,才是可取的切入点。
例如,农民在线采购农资的需求、农资经销商在线销售种子化肥的需求;农户在线销售蔬菜、城里人在线采购绿色食品的需求,等等。
“农村金融机构可以搭建一个连同城乡居民和农户、农村商户,连同社区居民和城市商户的O2O平台,在其上提供一些相应的服务。”上述人士说道。
除此之外,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云支付中心总经理助理陈明军认为,“银行要想做好电商,至少还得具备三种思维。即,互联网思维、线下商场思维、零售思维。”
对于其中的“线下商场思维”,陈明军解释道,线上的网上商城的发展,与线下的实体商场一样,要通过名气、人气来带动业务量。所以,长期性的宣传、活动策划、业务推广都不容忽视。
“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应该突破‘区域电商’的局限性,做个全国性的电商平台。”业内人士强调指出,“把全国农信资源,包括五六亿的客户量、几十万的网点资源,都整合运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