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6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国入世“保护期”即将到期?


 

编者按:

    我国于6月1日降低部分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税率,有人认为这是因为“WTO对中国的15年保护期即将结束”,更有谣传称中国所有进口商品关税将降为零。实际上,WTO协定中从来没有一项规定提及“15年关税保护期”,也就更不会造成“进口关税全面下调”。

    15年“保护期”说法不准确

    据央视网文章分析,“中国2001年起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15年的保护期到2015年就到期了”、“根据我国的承诺,2015年后进口汽车、摩托车是零关税”等诸如此类的说法都是不存在或不准确的。我国加入WTO之后,并不存在一个笼统的适用所有义务承诺的过渡期概念或者时点。实际情况是依据各产业、各商品或服务部门在谈判后确定的具体承诺来确定过渡期安排。

    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协定书》及其附属文件中,没有条款涉及所谓的“15年保护期”,当然也就没有“保护期即将结束”一说。

    中国所能享受到的是部分行业的“过渡期”安排,并且这些过渡期早已在入世后10年内结束。例如,药品、酒类和化学品有1年的过渡期,到期以后对于进口产品,中国政府就要给予不低于本国同类产品享受的待遇;天然橡胶、木材、胶合板、羊毛、腈纶、钢材实行指定公司经营制度,为期3年,到期后取消;金融业的过渡期为5年,2006年12月11日必须全面对外开放。

    进口关税五年前已下调到位

    既然没有“15年保护期将至”,那也就不会导致坊间流传的“进口关税将全面下调”。据悉,2015年中国发生的数次进口关税税率下调,都和“WTO保护期将至”无关。而且根据协定书,中国自加入WTO当天起,就必须开始履行进口商品降低关税的义务,并在2004年前基本履行完毕,极少数商品可以宽限至2010年。早在5年前,国内关于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就已经按照《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的要求下调完毕,因此,“所有进口商品关税降为零”的说法并不属实。2011年12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指出,截至201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承诺全部履行完毕。例如,属于农产品——其他鲜果类的“草莓”,加入之日约束税率为27.1%,最终约束税率为14%,在2010年前实施;而“护肤品”加入之日约束税率为28.7%,2008年实施的最终约束税率为6.5%。

    专业人士指出,此次护肤品、纸尿裤等部分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下调,虽然平均降幅超过50%,但对零售价格影响微乎其微。在我国,外国进口商品通常需要缴纳三种税:关税、增值税、消费税。尽管中国政府入世后不断降低关税,但实际上,关税只占进口商品综合税率很小一部分。2012年,关税仅占全国税收总收入的2.7%。简单来看,进口护肤品需要缴纳关税5%(暂行税率)、消费税30%和增值税17%,那么护肤品关税暂行税率从5%降到2%——“降幅超过50%”只是个幌子,如果再考虑上复杂的计税方式,关税降低对零售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

    “市场经济地位”是关键

    如果仔细考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协定书》中,真正涉及到“15年期限”的条款其实是:确定补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如果中国不能明确证明生产该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那么WTO进口国确定该中国产品价格是否属于倾销,就可以不使用中国的价格进行比较。这一条款期限是15年,到2016年12月11日自动废止。

    具体来说,美国、欧盟或其他一些国家,认为中国处于“非市场经济地位”。他们会把从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和第三国的同类产品价格进行比较。第三国被认为是“市场经济国家”,但又具有可比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欧美发达经济体认为中国商品的价格由政府机构和政策设定,而不是由供需力量决定。中国政府通过提供一系列的补贴,包括税收优惠、土地赠予、廉价信贷、原材料补贴以及其他措施,人为压低了中国商品的价格。

    根据中国加入WTO时的协定,并没有明确指出中国将在2016年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中国经济目前仍不能达到欧盟“市场经济地位”的5项标准:公司决策没有明显受到国家干预;公司有一套按国际通用准则建立的会计账簿;生产成本、财务状况并未受到非市场经济体系显著影响;公司的成立或关闭不受政府干预;货币汇率变化依据市场汇率确定。除非欧盟和美国等国对他们的法律作出修改,那么即使中国是WTO最大贸易国,仍然无法得到“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认为,如果2016年中国顺利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中国企业外贸出口再也不需要寻找“替代国进口价格”应对反倾销、反补贴指控,中国将会和其他市场经济体平起平坐。而据报道,欧盟贸易委员玛姆斯托姆对《华尔街日报》表示,2015年年初,她就中国是否应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与其他欧盟委员探讨。但目前无法说中国满足了所有相关标准。

    (本报综合)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