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明确提出:“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从严治党必须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党中央释放的信号相当明确,党建工作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全党的重点工作任务。新常态下如何加强基层农信社的党建工作,如何促进党建工作与改革和业务发展的同步前进,是各县级联社党委研究的重大课题。作者拟通过对山西省绛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党建工作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探索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信社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
山西省绛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党委始终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新路子、新方法,不断增强基层党建活力,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在农信社深化改革和业务经营提速大发展的形势下,当前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成为制约当前改革发展的一大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党员人数较少。在93名党员中,机关支部36人,每个网点平均不足4人,每年发展党员名额有限,发展党员后备力量的不足导致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薄弱、“无人办事”问题比较突出,有时甚至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二是年龄结构偏大。随着农信社改革的深化、业务的快速发展,对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理论知识水平、业务能力乃至驾驭宏观经济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少党员干部整体素质迫切需要提高。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文化素质较高的青年党员普遍较少,大龄党员的理论水平和自身能力相对不高,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也不强,在传达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时,有时层层打“折扣”,严重制约了农信社转型提质发展。
三是青年员工缺乏入党积极性。部分基层党组织对新形势下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和党员发展工作思想认识不高,重视不够,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在实际中,对党员发展工作关心不够,管理措施不力,思想宣传不到位。同时,部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好,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该联社2006年以来对外招聘的101名大学生员工中,入职前入党的有5名,仅占5%。
当前党建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是指标过少,党员“发展难”。一方面县级机构发展党员的指标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培养发展目标都是按照申请的先后顺序来定,而并非注重“知识型”“智能型”“复合型”人才的甄选,这让许多优秀员工在短期内丧失信心,可能出现失落感。
二是党的活动方式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在基层农信社,一些基层党组织在抓党建与业务工作时找不到有效的结合载体,党支部活动要么“业务化”要么“娱乐化”,党员教育仅满足于政治说教,党建工作仅是收缴党费等,对新形势下如何抓好机关党建工作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工作效果不佳,无法创出特色。
三是重业务指标,轻思想教育。一些基层党组织仍把党建工作作为一种负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难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有的基层党组织对如何在基层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如何加强对员工的政治素质培养力度认识不清、理解不深,对市场经济大潮下在法人治理形式下发挥党的核心地位、开展政治工作的底气不足;有的基层党组织观念陈旧、思想落后,使得党建工作在新形势下缺乏新思维、新活力和新理念;有的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中,视业务经营管理高于一切,从思想上不重视党建工作,敷衍应付、不管不问,将党建视为边缘化工作,甚至组织软弱散漫,缺乏公信力和威信力。
加强农信社党建工作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地方党委及省市联社对党建工作高度重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学习讨论落实等活动的相继开展,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改变工作作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党的建设,自上而下的良好环境,为农村信用社党建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此有利条件下,处于改革转型时期的农信社应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建设工作的良好作用发挥出来,实现农信社的稳定、持续发展。
一是合理增加党员发展名额。近两年来,该联社有入党意愿的员工较多,对于优秀员工要求入党的进步要求,值得褒扬,更应给予机会。但由于省联社给予基层党组织中党员分配名额明显不足,挫伤了有强烈入党意愿的优秀员工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农信社的改革发展,建议省市联社合理增加党员分配名额,从而扩大党员在工作中的积极引领作用,为农信社的转型提质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二是积极开展党组织活动。首先,建立健全党组织活动考评机制,定期对基层党组织活动进行检查和考核,对先进支部,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后进支部,加强指导,督促整改,促其升级达标,对屡促不改,工作停滞不前的要进行通报批评,真正做到“抓两头,带中间”,推动基层党支部开展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逐步变“要我搞活动”为“我要搞活动”。其次,大力加强与县工会、团委等组织机构的沟通和协调,积极搭建各种载体,开展如争先创优、党员先锋示范岗、人民群众满意服务窗口等各种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党支部活动内容、形式,达到强化教育、增进团结、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的目的。
三是党员培养重点向业务骨干倾斜。根据省市联社制定下发的党员发展规划,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对发展党员人数、结构的宏观调控和质量把关。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突出一线有较大贡献、思想进步的农信社业务骨干,县联社机关高知群体“两个重点”,体现基层党建工作的严肃性和选拔性。在工作措施上,要着重落实链条式的党员发展新机制,对基层一线,联社机关中的先进分子要落实帮带、培训、考察、公示、回访、跟踪培养入党等措施,切实做到成熟一名、发展一名,真正把那些立场坚定、思想进步、文化素质高、具有年龄优势的入党积极分子吸纳进党组织中来,进一步优化党员年龄、性别、文化结构,使党员队伍的文化程度和年龄结构更趋优化。在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支部引导、党小组带动、党员结对帮扶等形式,把具有一定潜质的青年员工尽快培养成为入党积极分子。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尽快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较高的基层农信社党员队伍。
四是干部提拔重点向党员倾斜。党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是需要一定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做好党务工作不仅可以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法制观念,还可以使他们从“经验型”向“知识型”、“智能型”、“复合型”转变。下一阶段联社将重视选拔使用那些基层经验丰富、在基层一线做出突出成绩的党员,让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干部真正得到重用、充分施展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