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前,新疆农业厅下发调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种植面积的通知,在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今年新疆的棉花种植也格外引人瞩目。刚刚公布的2015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让犹豫的农户也有了明确的种植决定。新疆为何要调减棉花种植面积?对棉花产业带来何种影响?新疆棉农又是作何感想、如何选择?在政策明朗后,新疆农户的种植意向何去何从?这些都是当前业界亟需得到解答的问题。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度采访。从本期开始,本报对“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知多少”进行系列报道,给予独家详细解读,敬请关注。
无论在面积、总产、单产还是在商品调拨量上,新疆棉花已连续21年稳居全国首位。就在2015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公布前夕,3月中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认真做好棉花种植面积调减工作的通知》,还专门出台配套的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种植面积调减指导性计划表,对13个植棉地州全部下达了任务分解指标。2015年,新疆计划在去年的2966.791万亩的基础调减466.5万亩,棉花种植面积将降至2500万亩左右,调减规模占棉花种植总面积的15.72%。
“中国棉花看新疆”,对于拥有全国棉花总产量“半壁江山”的新疆,缘何在此时调减棉花面积?调减又将会对整个棉花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因势利导 缩减面积
新疆温宿县位于南疆,“去年我们的植棉面积在67万亩左右,今年已降至45万亩。种植棉花投入大,利润低,每亩地的成本都要在1800-2200元,即使补贴两次,去年棉农每亩地的收入也就是三五百块钱。”新疆温宿县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段玉泉告诉记者。
据段玉泉介绍,棉市的低迷与种棉的低利润,导致农民自愿放弃种植棉花,而选择种植其他粮食或经济作物。据了解,温宿县农民种植玉米的热情较高。“玉米每亩地产量可以达到1吨,每亩地的利润在1000—1500元,收入比种棉花高出2-3倍,而且玉米秆还可以做牲畜饲料,销路也不愁。”段玉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除了种植玉米,种植核桃、红枣等林果也成为当地农民弃棉种植的另一大选择。种植核桃的利润也很可观,若每年收获300多公斤核桃,农民也会有七八千元的利润。
温宿县调减植棉面积、农民弃棉而选择其他作物的现象只是新疆调减植棉面积的一个缩影。
今年年初,新疆自治区农业厅对全疆农作物种植意向进行摸底调查,总体呈现“四增一平一减”态势,其中,小麦、玉米、蔬菜以及薯类、豆类等其他粮食作物种植意向面积增加,甜菜种植意向与去年持平,仅有棉花种植意向面积下降。按照2015年自治区植棉面积调减计划,阿克苏地区要减少110万亩。
“由于灾害性天气影响,有些社员去年棉花光重播就播了两三次,各方面成本算下来达到每亩地2000多元,即使有补贴,棉农也没有赚到什么钱。今年棉农植棉意愿普遍下降,纷纷自行调减植棉面积。如今,拥有300亩地的棉农,只会拿出100多亩地种植棉花,剩下100多亩地选择种植其他作物。拥有几万亩棉田的种棉大户,用来种植其他作物的土地也会占到8%-9%。”新疆华泰棉花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会庆说。
此外,据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按照提质增效的要求,退出低产田地和次宜棉区,争取将面积压缩到800万亩,调减210万亩左右,产量稳定在120万吨以上。
调整结构 提升质量
消息显示,截至目前,新疆本土棉花加工企业皮棉库存与往年相比存量较大。今年新疆大幅削减棉花种植面积,意味着2015年至2016年新棉供应量将随之下降,此举会不会对棉花行业产生冲击?业内专家认为还需静观其变。
“新疆有意识地调减植棉面积,是调结构、转方式的主动行为,是一种积极的应对。从短期看有利于改善国内棉花市场的供需格局。据了解,目前国内棉花库存有1千万吨,单看每年的进口量加上国内棉花产量,可以满足国内大部分需求,再加上国储棉的保障,尽管新疆今年棉花面积调减,对国内用棉需求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一个产业的竞争力不只表现在产量上,更体现在质量上,这也是我国农业发展新常态的一种体现。众所周知,棉花、玉米等农产品现在市场低迷,导致外国农产品对我国农产品造成冲击,但这种低迷不会永久存在下去,我们不可被这种不利传导所影响,拼资源拼消耗,过分追求产量,资源过渡利用,而是应该利用这个阶段休养生息,保护并改善生产能力。我国棉花想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一定地位,就应该提升自身品质,从而提高竞争力,等国际棉价回升时,我们才能掌握话语权,为未来产业的长久、持续的发展蓄势待发。”
虽然曹会庆认为自治区计划调减的力度有点大,但他仍然对于政府宏观调控植棉面积表示支持。“3年的收储政策导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张,棉花产量不断攀升,但棉花质量却没有得到提升。这次调减可以让棉农把更多精力放在提高棉花质量上来。同时,1千吨的国储棉始终像悬在棉农头上的一把利剑,棉农都担心国家会随时抛储,植棉面积的调减,一方面可以引导棉花种植大户从棉花种植地里调整出来,发展其他种植产业,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棉农的植棉风险。”
作为下发调减植棉面积通知的五部委之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苏武峥表示,“调减植棉面积有利于打破本区单一的种植结构,充分发挥水资源调节作用,压减棉花面积,引导棉花向优势产区集中,逐步退出次宜棉区和低产棉区棉花种植。各植棉县市通过科学调减棉花,可以引导农户逐步退出次宜棉区、风险棉区、低产棉区,这也是全区棉花产业向优质高产田集中的一种趋势。同时,对于一些非法开荒的棉户、生产经营单位的退出,也可以对补贴对象进行及时调整,最终达到提升棉花竞争力的目的。”
“棉花要以提质增效为重点,按照‘优化布局,主攻单产,提高品质,节本增效’的原则,走生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全程机械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组织化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全面提升新疆棉花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优质棉基地地位不动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目前,新疆自治区各有关部门正在根据市场变化,积极引导广大棉农退出次宜棉区、风险棉区或低产棉区,改种春小麦、玉米、小杂粮等粮食作物;以“订单农业”为前提,改种加工辣椒、加工番茄等特色经济作物;结合畜牧业发展,退棉还草,改种苜蓿、青贮玉米等饲草料。促进种植业结构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草三元结构转变,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