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3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18亿亩:“互联网+农业”的想象空间


    “18亿亩土地要在5年内实现土地确权流转,难度比较大。”在全国政协委员、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郭为看来,农村土地问题一定要如李克强总理所说,“审慎开展”,同时也可以引入“互联网+”思路,提升效率。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改革是关键。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审慎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试点。

    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表示,目前中国大约有3.4亿亩的土地给农民颁发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土地流转也在加速,全国农村已经流转的土地经营权总面积是3.8亿亩,把土地部分或全部流转给别人使用的农户接近6000万户。

    郭为算了一笔账:一方面,18亿亩土地要在5年内实现土地确权流转,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按照目前平均成本30元/亩的土地确权成本计算,全国需要投入810亿元的资金;另一方面,具备土地确权能力和资质的企业较少,快速推进土地确权工作,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确权争议,形成巨大的社会隐患。

    在郭为看来,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不同步,特别是农业现代化滞后明显。我国36年前实行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也形成了农村以家庭为主的散、小、弱的生产经营格局,制约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升级。现在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及流转,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在郭为看来,“互联网+农业”是有想象空间的。

    “十多年来,我们积累了一些农村财产管理的数据,现在覆盖了30万个村子。”他表示,这套全国性土地信息资源管理数据目前还没有升级成云模式。未来,中国农村土地确权信息可以录入互联网数据平台,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农业物联网发展,建立土壤、农产品、化肥农药的可追溯系统。“从种子的筛选到土地的大数据,都要科学考量,提高农业单产,农业人口最终不超过总人口的1/10,这样我们的农业现代化才有意义。”

    “中国的农业和日本相比,每亩产出是日本的1/7,按人均来说是美国的1/10。”郭为说,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提高了现有土地的利用率,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再往前推进,要引入信息技术的支撑。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