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3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产品价格改革之路还要走多远?

□ 本报记者 王 敏 张 成

    编者按

    为解决临时收储政策所带来的农产品国内外价差日益增大等问题,2014年,我国取消了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探索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并在新疆、东北及内蒙古进行目标价格试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总结新疆棉花、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经验,完善补贴方式,降低操作成本,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户。

    从临时收储政策到目标价格政策,都是为逐步完善农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保护农民和农企的利益。如今,目标价格政策已推行一年有余,新疆棉花的种植面积相对稳定,国内外的棉花、大豆市场价差在逐步缩小,企业信心、市场活力也在逐渐增强,目标价格开始逐步显示其在农产品价格改革中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目标价格政策处于试行阶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期我们就农产品价格相关问题采访了部分代表委员,并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分析点评。

    目标价格试点:初显成效

    成效一

    国内外棉价差缩小 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初步建立

    实施目标价格政策后,棉花价格重新回归到市场机制。“目前国内棉花市场价格和国际上基本接轨,已经回归到历史上一个比较正常的水平。所以说,棉花价格回归市场化的目标应该是实现了。”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高芳介绍。记者从中国棉花协会网上数据了解到,目标价格政策实施后,国内外棉价差从临时收储政策时的最高4000元缩小到500元以内,3级的棉花价差连续几个月为零。

    据了解,2013年国家实施临时收储政策时,几乎所有的皮棉都进了国储,籽棉收购价格波动幅度仅为每公斤几毛钱。改革后,加工企业直接和纺织企业对接,皮棉市场买方和卖方数量增多,接近于一个完全竞争市场,皮棉市场价格开始形成。“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一个突出成效是理顺了棉花价格形成机制,籽棉价格、皮棉价格和国际棉价协同性明显增强,各市场主体市场意识明显加强。”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宇认为,棉花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初步建立。

    成效二

    棉纺织企业经营状况趋于好转

    2014年棉花价格回归市场后,企业完全按照市场规则经营棉花,经营空间变大,大大提升了纺织企业的竞争力。加上政府对用新疆棉、纱的棉企分别给予500元/吨、1000元/吨的运费补贴,纺织企业生产原料成本大幅下跌,经营状况普遍好转。有数据显示,2014年1—10月,新疆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倍多,新增就业4万余人。另据海关进口棉纱数据,从2014年4月份起进口量开始下降,国产棉纱使用量增加。

    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初步建立也促进了棉花加工领域的资源优化整合。“加工企业要自己寻找买家,承担全部市场风险,一些没有竞争力的加工企业逐步退出市场,这对优化资源配置来说是好事。”刘宇表示。此外,新疆在认定加工企业资质时,排除了一些信用质量不好、有拖欠农民款项和实力不强的,这也促进了资源优化整合。

    成效三

    棉农利益得到保障

    让棉价回归市场,政府通过补贴的方式保障农民的利益,这一点得到实现。今年2月,第一批棉花补贴款已经发到新疆。新疆阿克苏市沙雅县的棉农吴东田种了300亩棉花,在年前已拿到按照面积补贴的补贴款。“分两次拿到手,算下来每亩地补了220多元。”吴东田种棉的成本每亩地在2300多元,而棉花出售价格在每公斤5—6元,亩产量300斤,加上后续按照产量的补贴款,棉农略有盈余。“去年由于春天的霜冻,棉花产量不高,如果天气好,每亩能产四五百斤,再加上国家给的补贴,棉农的日子还不错。”吴东田对现行的补贴方式给予了肯定。据了解,剩余补贴款会在3月15号前发到农民手中。截至3月2日,新疆克州、阿克苏等地区已经发放完第三、四批补贴,预计全疆预拨资金发放进度在70%以上。

    “目前,棉花在很大程度上供大于求,国家既要保护国内棉农的利益,同时棉农也要承担相应的市场风险。这种情况下,目标价格就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

    价格形成机制:亟待完善

    问题一

    补贴款发放滞后

    一年来,棉花目标价格试点进展比较顺利,也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但是,补贴款发放滞后,给棉农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往年,棉农在12月基本会准备好第二年的农资,但是今年,由于补贴款拿到的晚,目前还有一部分没到手,大部分棉农到现在还没有资金准备农资,眼看4月播种,棉农很急。“种的少补贴就少,现在这样分好几次发,历经好几个月,对地少的农民来讲这点补贴干不了大事啊!”吴东田感慨补贴款发的太晚,没有一次性发完对播种有一定的影响。

    专家建言

    高芳告诉记者,新疆的棉花补贴组成是60%按照种植面积、40%按照产量。这个设计相对比较复杂,农民理解起来比较混乱。一会按面积、一会按产量,补贴又分几次发放,所以农民对自己到底能拿多少补贴心里没数。

    “涉及到面积补贴,就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核查面积,行政成本相对比较高,时间长。另一方面,补贴是根据棉花收购期检测市场价格和目标价格之间的差额。而确定市场价格有一个采价期,基本在每年的9月到11月,采价期结束后才能计算这个价格,中央财政还要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产量确定补贴。所以,补贴款发下来就比较晚。”高芳解释说。

    李国祥表示:“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本身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所以未来可以探索营销贷款、价格保险等方式来保证棉农的利益,在农户未拿到补贴款却需要资金时通过贷款的形式获得资金,弥补补贴款发放滞后的缺陷。”

    问题二

    传统棉区结构调整任务重

    北疆次优棉区由于籽棉单产低、质量较差,售价低于平均水平。同时,国际市场整体上棉花供过于求,棉农直接面临市场风险和调整种植结构的问题。如何既保证新老政策、新老体制平稳过渡,确保传统棉区棉花面积不过快大幅缩减、棉农收入不急速下滑,又能稳步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需要深入研究。

    专家建言

    李国祥认为,补贴方式未来会改进,但要鼓励棉农调整结构,发现更好的办法可以增收,转变发展方式,种植其他农作物,这样不仅有利于传统棉区种植结构的调整,同时也有利于农民增收。

    高芳认为:“要发展节水农业。新疆水资源形势严峻,以后随便开垦一块荒地就可以种植的情况肯定要有所改变。从长远看,中国棉花生产要保障一个稳定的生产量。在保护新疆优势区域的前提下,内地的一些植棉地区也要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在政策上,希望国家从三大流域、重点新疆、内地协调发展的角度来制定一些合理的政策。”

    问题三

    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

    陈锡文在解读中央一号文件时提到,“近年来粮食生产成本快速上涨、价格高。我国对小麦和稻谷,政府是实行最低收购价的。如果拿目前的最低收购价和2010年的价格相比,小麦的价格大约提高了60%多,稻谷的价格差不多提高了100%,也就是六七年的时间。”

    专家建言

    李国祥说:“农产品价格高主要是种植成本高。我们的规模相对较小,化肥投入多,农民使用生产要素不够合理,滥用情况多。同时,土地租金相对高,劳动力成本上升快,机械化程度不够高,成本推动高价格。但与国际市场相比,我们的成本不算高,美国从2013年开始已经亏本。现在整个国际市场农产品存在过剩的情况,库存大,所以不排除一些国家为了倾销低价出售。要稳定农产品价格,就要逐步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可以通过拍卖的机制形成价格。例如,在种棉前,棉麻企业通过拍卖机制将价格确定、需求量确定,让棉农有计划种植。同时,地方政府要多探索新的路子,让用棉的人与合作社或棉农形成紧密的联系,企业要什么,棉农就生产什么。长绒还是短绒,手采还是机采,由棉麻企业说了算。”

    同时,李国祥认为,我国有必要建立农产品优质优价体系。目标价格实行后,棉花价格开始下跌。但是,即使价格低,国内的棉企也不愿意用国产棉,因为棉花杂质含量过多,质量不够优质。农产品优质优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保护种植者的利益。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