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5年3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新型城镇化少不了农业现代化


 

    新型城镇化,是两会不得不提的话题,它散发着来自现实的热力,也承载着沉甸甸的民意分量。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也是最大的内需所在。要坚持以人为核心,以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为着力点,发挥好城镇化对现代化的支撑作用。”

    与此同时,解决城乡差距少不了农业现代化,只有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最终才能达到“强农业、富农民、美农村”的目标。

    (本版文字由记者张成采写、编辑综合整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 冯俊:

要与农业现代化同步

观点: 

    城镇化建设一定要和农业现代化同步。让更多农民在家乡就能找到自己的事业,这是农村发展最为稳固长久的基础。

调查: 

    近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有很多变化,中央的惠农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使农村的生活状况得到了大幅度改善。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三留守”(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现象突出,基层组织建设不力和社会治理缺乏等问题。

建议: 

    城镇化建设一定要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建设一个生态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让更多农民在家乡就能找到自己的事业,这是农村发展最为稳固长久的基础。同时,要加强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村民自治水平。把党的建设、法制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相结合,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养新型社会主义村干部和高素质农民,让农业农村发展后继有人。另外,还要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政府应大幅增加对农村中小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宏昌集团、信阳毛尖集团董事长 陈世强:

应与一二三产业发展融合

观点: 

    坚持“三个结合”,做大做强城镇支撑产业。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互促互动,与一二三产业相融。

调查: 

    城镇化进程健康有序发展,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也将从中受益。当然,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新型城镇建设规划尚欠科学,缺乏个性和特色,出现规划趋同性,综合开发率低;支撑力量不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大型集约型企业群甚少,对引进企业缺乏长远谋划,城镇发展后劲明显不足;投入资金偏少,大部分城镇财力相对薄弱,难以筹集大量的资金用于新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管理体制薄弱,新型城镇综合管理运行机制还不成熟和规范,大部分城镇缺少现代文明气息。

建议:

    坚持“三个结合”,做大做强城镇支撑产业。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互促互动,与一二三产业相融。一是与工业化相结合。城镇建设要因地制宜,立足资源优势,建立独具特色的工业体系。二是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以城镇为依托,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是实现农村工业现代化的载体和农业现代化的催化剂。没有城镇化,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城镇化服务于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将使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引起的生产基地集约化,将推动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三是城镇化与服务业相结合。要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现代会展、中介服务等服务业,提高城市对劳动力吸纳消化能力。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