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2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打造山水间的乡村银行
——贵州省普定县金融服务“三农”纪实
□ 本报记者 李玉萌 通讯员 张 霈

普定县普惠金融实施情况

 

  上午9点,贵州省普定县白岩镇十二营村村民何发秀来到吴霞小卖部,她并没在商品前停留,而是直接递给老板吴霞一张蓝色银行卡,“卡里留1块钱,剩下的全取”。简单的操作过后,吴霞将一个自助终端拿到何发秀面前,输入密码、签过字,何发秀便取到了卡里的钱。就在这不超过2分钟的取款过程中,何发秀的身后已经陆续排了几位村民等待取钱。

    这里不是商店吗?村民们为啥能从这里取到钱?

    原来,这个小卖部还有另外一重身份——“金融助农惠民取款点”,这是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实施的“信合村村通”工程,让百姓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金融服务。

    “以前老百姓到银行办业务爱用存折,为了更加方便百姓办理金融业务,去年我们免费为他们发了‘信合卡’,尽管成本投入大,涉及范围广,但看到他们用得舒心就是对我们付出最好的回报。”普定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白岩信用社的工作人员指着排队村民手中的“信合卡”欣慰地说。

    这“助农服务点”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营业厅配备的保险柜、点钞机、验钞机、监控设备等,一样不少。该服务点的负责人吴霞介绍说,自从去年4月白岩信用社委托她做助农服务点代理以来,每天少则5、6笔,多则20、30笔的业务量,服务的全是村里的村民。

    “以前村民办理包括账户查询、助农取款、转账汇款、自助缴费等业务,只能去远在10公里外的白岩农信社营业厅办理,现在不出村就能办理,方便多了。”吴霞说。

    2014年,普定县联社在普定县共设立了191个“信合村村通”网点,在162个行政村安装了191台“农信通自助终端”,使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率达到了100%。

    “满足农村百姓的日常金融业务需求仅仅是我们服务的其中一项。”普定县联社理事长陈明龙并不满足于眼前的成绩,“社会在发展,农村百姓的服务需求也不断地变化,如何改变服务方式、为百姓解决更实际的问题是更为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陈明龙口中“迫切而艰巨的任务”指的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农民增收的出路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资金层面上,而是需要农信社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所以,政府和农信社要将各自的优势相结合。”普定县副县长郑厚茂如是说,“二者不仅要帮助百姓取好、用好钱,更要帮助百姓赚到钱。”

    为此,2014年3月20日,普定县委、县政府出台了《“践行群众路线,信合联村发展”行动实施方案》,在每个村建立金融支农服务站,聘任各村村支“两委”委员为金融支农服务联络员、乡镇信用社驻村信贷员为金融副支书和金融副站长、1名“两委”委员为金融支农服务专干、村支书或村主任任金融服务站站长,指导各村的产业经济发展。

    “金融服务站的主要职能就是为村民建立《农户经济档案》,指导他们用好存贷款开展生产生活,并向他们宣传金融方针政策,同时金融服务站还肩负为村里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利用金融资本带动产业经济发展,进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目标。”陈明龙解释说。

    “金融服务站为我们办了不少实事,也让政府跟我们的距离更近了!”采访时,白岩镇讲义村村民文发长的眼里“写”满了对金融服务站工作的肯定。

    文发长是个很有想法的人,2008年他瞅准了“农家乐”发展的好势头,几年来依靠农信社的贷款扶持,把自家开的“农泉山庄”做得风生水起。

    谁料到了2012年,受到经济下行、餐饮服务行业的经营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文发长的“农泉山庄”营业额严重下滑,眼看着几年的心血就要毁于一旦。金融支农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了解到文发长的情况后,建议他重新确定创业项目,可以在他几年来积累的良好信用基础上,通过联保方式为他增加贷款额度。老文思前想后终于关闭了山庄,用从农信社贷的20万元加上手里的积蓄,买了两辆大货车干起了运输,这次“转行”让文发长再次致了富,年收入达到了15万元。

    除了发挥金融服务功能,普定联社还通过金融支农服务站全面推广“金融夜校”,普及金融知识、传递致富信息,有效解决农户金融知识贫乏、理财意识淡薄等问题,建立支持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普惠金融体系。

    下一步,普定县将在《践行群众路线,信合联村发展行动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打造升级版,将“拓宽评级授信范围”“提高信合联村水平”“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和“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为目标,坚持“以发展为要、以民生为本、以企业为基、以环境为重”,争取在2016年前真正实现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畅通。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