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2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降准重在引导资金流向

□ 中国银监会湖南监管局怀化银监分局 莫开伟

 

    在“内困外忧”经济大格局下,央行终于按捺不住“内心波澜”,宣布自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准率0.5个百分点。

    此次央行降准出乎人们意料,但也在人们预料之中。无疑,此次降准对社会各方都带来重大利好,因为释放6000-7000亿元流动性,对破除持续低迷楼市困局、推动股市持续繁荣、缓解银行资金紧张等方面都将带来较大提振作用。且这次降准最大特点是“普降+定向”,表明央行调控货币政策手段更灵活、技巧更成熟,值得肯定。

    但我们要客观看待这次降准,一是央行迫于无奈大幅降准,意味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出笼,稳健货币政策受到较大冲击,往后可能还会通过多种类型降准降息,将对国内人民币贬值带来压力。二是中央政府不搞“大水漫灌”、实现“滴灌、精灌”的货币政策方式会受到挑战,大规模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将会陆续出台,防止投资膨胀症“复发”是面临的重要任务。

    因而,银行和监管当局不能放松对降准资金流向的正确引导。一方面,我们要正确研判此次降准内容,把准资金使用方向。这次降准真实意图在于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强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能力,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这需要金融机构将贷款投向实体经济而不是虚拟经济,即不能使降准资金通过或明或暗渠道全部流入股市和楼市,尤其不能投放到产能过剩行业和“三高”落后产能项目上。

    为此,商业银行在获得巨额市场流动性之后,要加强信贷扶持项目研究、创新信贷模式、增加信贷供给,把释放的流动性都用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非县域农商行应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细分好信贷市场,把信贷支持重点放在小微企业上,防止贪大求洋,与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盲目抢地盘争客户,结果落得两败俱伤。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农发行则应把降准资金留在本地,防止资金倒流城市,发生非农化倾向,确保“三农”信贷投放稳步增长。只有实体经济和“三农”摆脱困境了、活了、发展了,降准的全部货币政策功效才能发挥出来,才能夯实中国经济基本面,抵消货币投放增加带来的负面经济影响。

    另一方面,政府和监管当局对降准不能袖手旁观,要主动肩负起完善引导降准资金流向的配套政策措施和监督职责,使降准资金流入最需要的经济环节中去。从目前看,央行拥有货币政策调节功能,但对资金流向却缺乏监督功能,这是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行政短板”,需各级政府和银行监管当局果断伸出“行政之手”:各级政府根据降准政策进一步完善优惠税收、贷款担保机制和风险补偿基金等配套政策措施,消除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后顾之忧,将全部资金投向实体经济。监管当局一定要从去年几次定向降准、降息政策中吸取教训,根据降准货币政策要求,对商业银行完善相应降准资金流向考核体系和监督机制,督促商业银行将降准资金运用于国家宏观政策要求支持的产业项目上。

    可见,仅有降准货币政策实施还远远不够,要从根本上扭转中国经济内外不利局势,迫切要求中央政府着力建立降准资金流向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否则将无法摆脱“经济局势恶化—大幅降准—再恶化—再大幅降准”的货币政策怪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